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学知园社区党支部
一、基本情况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学知园社区常住人口3245人,流动人口2979人,是一个典型高档商品住宅社区。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6月,现有党员56人。近年来,学知园社区党支部以开展区域化党建活动为契机,深入调研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区、街道两级的多项试点项目和服务民生工程,并在社区得到了很好地落实,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二、特色经验介绍
学知园社区综合情况复杂(拥有六个独立的居民小区、四个业主委员会、分别与东升乡和清河街道接壤),党支部按照“统筹资源、打捆作业”的理念,提出了“公共资源助力社区建设发展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充分整合社区内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因地制宜、迎难而上,在人、财、物和场地空间上做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具体服务,用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一)党群共建推进好,社区发展上台阶。社区党支部为破解管理难题,扩大“辖区共建,和谐共荣”的范畴,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建工作新模式——“1+6党建工作体系”,即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引入辖区内六支力量(北京机电研究所党委、中国地质科学院清河党支部、国土资源部物业中心党支部、学院路街道学知轩大厦联合党支部、民盟盟员、九三学社成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把辖区各单位党建、党派自建和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党务公开、资源共享、建设透明、信息互通、大事共抓和文明共建的联合共建局面。项目实施以来,辖区内的中地物业公司与地科院清河党支部通力合作,共同出资兴建了双泉堡125号院300平方米室外健身场;机电所党委、九三学社成员共同为社区居民开展社科知识讲座;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党支部为老年活动室赠送电脑、开通网络等,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二)志愿服务做得好,辖区老人受益多。学知园社区托老所作为首批北京市挂牌成立的托老所,通过为每一位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联合辖区单位和党员志愿者成立社区为老服务应急救助组织,引进有资质且得到政府相关职能行政部门认可的医疗、康复、家政等服务机构开展日常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机构达到8家,参与志愿服务人员有230余人。志愿者们贴心、周到的服务深受社区老人们的青睐,托老所的深化发展也得到了市委的高度关注。2014年,社区党支部与北京市委办公厅会议处党支部结对共建,并就《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进行深入探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对报告作了重要批示。社区党支部还以“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究”“文化养老项目——‘学知园主题沙龙’”等为题,参与了中华两岸社区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得到了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两地社区同人们的一致认同。2016年,学知园主题沙龙讲师团队获得了海淀区优秀义工服务队荣誉。
(三)群众路线践行好,“一桥两路”结硕果。社区党支部为解决居民长期反映的出行难题,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与支持下,下大力气推进曾经被居民们戏称“断头路”、“鬼街”的银泉路及配套设施小月河银泉路桥的恢复建设工程,与阻挠施工的业主耐心沟通,促进困扰居民8年的“断头路”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区街两级资金共400余万元的帮助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学知园北路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将原有道路由12米拓宽至20米,增加两条非机动车道,增设20盏路灯,改扩建配套车棚500平方米,这些变化得到社区及周边居民的热烈欢迎。同时,为了避免新拓宽的道路沦为周边小区和商务楼宇的免费停车场后给周围居民带来出行和安全的隐患,社区党支部再接再厉,克服重重困难,牵头成立学知园北路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推动停车问题的合理合法解决。其成果得到了北京市交通委的肯定,被誉为在停车自治上的创新之举。
三、取得成效
学知园社区党支部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深入开展社区服务,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使社区呈现出邻里互助、协调发展、和谐共荣的景象。社区党支部曾先后荣获北京市社会领域党建活动优秀品牌、海淀区“五个好”党组织、海淀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