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内地西藏班
内地西藏班是指在内地举办的、面向西藏自治区招生的班(含单独建班、混合编班)和学校,很多政策文件中都是用“内地西藏班(校)”这一概念来表述的。1984年教育部、国家计委下发落实中央关于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指示的通知。从1985年开始,北京等内地20个省市举办了西藏班,秋季招收首届1300名学生。1989年开始在内地举办西藏中专、中师班和高中班。2002年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国家对内地西藏班的招生进行了调整,初中生招生规模控制在一年1700~1800人,同时开始招收内地西藏高中班散插班,目前内地有18个省市50多所学校办有内地西藏高中班。“十二五”期间,内地西藏高中班招生规模将扩大到3000人。截至2010年,全国先后有20个省、直辖市的27所学校开办内地西藏班,有53所内地重点高中、90多所高等学校招收西藏插班生,累计招收3.49万人,2010年在校生总数近1.8万人。另据中央办学规划,内地西藏中职班于2010年启动。目前,内地西藏中职班在校生5800名,分布在12个省、直辖市的46所办班学校。2013年之后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规模将稳定在5000人,2015年在校生规模将稳定在1.5万人。内地西藏班办学近30年,初步形成了包括初中、中专(含中师、中职)、高中、大学在内的内地班办学体系,招生人数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应该说,内地办学已经成为西藏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在西藏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内地办学的发展历程可见中学教育(初中、高中)是内地办学的主体类型,也是本研究关注的对象。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含义
“模”在古汉语中一般指铸造器物的模子。据《说文解字》注,“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式”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法也”,本为规范,法度义。
模式合在一起,常被解释为模型、规范或标准样式。《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就把“模式”一词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自从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模式的思想也就萌芽了。但把“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研究,通常认为是以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乔伊斯(B. Joyce)和韦尔(M. Weil)1972年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为标志。此后,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教学模式”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太一致。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1)范型说。比如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中国百科大辞典》认为“教学模型是应用于特殊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设计的教学范式或教学计划”
。(2)结构说。《教育大辞典》把教学模式界定为“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假设性、近似性、操作性和整合性”
。《教育与心理辞典》认为“教学模式指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形式,把教学的整个过程作系统处理时,举凡影响教学成果的所有因素都可包括在模式之中”
。(3)方式方法说。我国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教学模式的程序说、策略说、理论说等
,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存在很多分歧,原因在于学者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异。
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但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学者们基本上认可教学模式既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是教学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这些结构的不同侧重点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过程,有的侧重组织形式,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模式的概念,我们需要对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策略等这几对相关概念进行区分。所谓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样式或范式,包括办学主体、投入机制、招生对象、办学形式、调控方式。培养模式是办学模式的下位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一般可包括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模式、教学组织形式、非教学或跨教学培养形式和淘汰模式等。
教学模式是培养模式的下位概念,也是培养模式的主体成分。而教学策略则是教学模式的下位概念,它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教学策略带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从总体上看,教学模式所涵盖的范围从层次上看介于培养模式与教学策略之间,它比培养模式的范围略小,体现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的特点。同时,与教学策略相比,教学模式又属于较高层次,它包含着教学策略,制约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几者的关系可以从图1-1中反映出来。

图1-1 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关系
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或范型,它包括从教学原理、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直至教学评价在内的完整体系。
教学模式又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的教学模式可以把某一学校类型作为一个整体,涉及一类学校教学运作的完整体系,微观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一门学科、一门学科不同教学板块甚至一堂课的教学运作体系。本研究中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即从学校层面来探讨一类学校的教学运作问题,同时,也将尝试从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微观的教学模式问题。
2.内地西藏班教学模式
从学校类型上说,内地西藏班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形态,对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教学模式类型。在内地西藏班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以组织形式为明显特征,初步形成了独立建校式教学模式、混校独立编班式教学模式、散插式教学模式等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类型。本研究既关注内地西藏班教学的总体情况,又重点关注了不同组织形式下内地西藏班教学模式的类型及特征。在宏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将从微观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策略层面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推动内地西藏班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内地西藏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三)教学成效
所谓教学成效主要是指教学的成绩、效果,包括教师的教授成效与学生的学习成效。教授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效来反映的,因此,本研究对教学成效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考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