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传榘中医课徒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阴阳通用早夺汤

疮疡论治,首辨阴阳。初起红肿热痛,病情进展迅速,易成脓,易溃破,排脓引流后易于痊愈,是为阳证;反之,初起不红不肿不热不痛,病情进展缓慢,难于成脓,脓成后清稀如水,切开引流排脓后不易收口,为阴证。若溃破后只流血水,不流脓,则为恶证。

欲消疮痈阳证,宜用仙方活命饮;欲消或欲使阴疽早日成脓,则宜阳和汤。疮科早期治疗之大法如此。然而雷师传下一方,号曰“清泻化散内夺散”,后经山之子查阅《辨证录》,原书称为早夺汤,治疮痈不分阴证、阳证,皆可通用。未成易消,已成易溃。

本方的组成是:

黄芪30g 党参30g 白术30g 当归30g

茯苓30g 大黄30g 石膏30g 金银花30g

柴胡6g 远志6g 天花粉9g

山之子习惯上天花粉也用30g,因为天花粉本来也是疮科要药。

由于雷师十分强调本方的突出疗效,为了便于记诵,山之子将它编成了顺口溜:

“师传疔毒通用方,芪术参苓归大黄。

远志银花石膏草,柴胡花粉共煎尝。

勿疑大剂难轻用,务识酒冲效始彰。

痰症二砂明雄末,兑吞须服数剂良。”

“务识酒冲效始彰”,是说要使疮疡消肿快速,需在服用时滴入白酒数滴,其效果才快。

“痰症二砂明雄末”,是说对于疮疡此伏而彼起者,民间中医习称为“痰证”,例如由于脊柱结核而形成的背脊部的冷脓肿,中医外科称为“龟背痰”,就是一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冲服雄黄、二砂(朱砂、辰砂),但是其量宜小,要严格控制剂量。

雷师曾举出过一个她的验案:连湾头生产队祝某之妻,山上打柴,从悬崖跌下,摔碎盆骨,骨折处有碎骨未取出,遂酿成“塌骨流痰”,局部肿胀不消,疼痛不止,日夜叫号,雷老饮以早夺汤(冲入白酒),兑入砂雄散(雄黄、朱砂、辰砂),一剂而痛止脓溃,再以银粉散药捻插入引流,其病遂渐获痊愈。

雷老后来在实践中扩大了早夺汤的应用范围,对于老年胸痛(疑为今日常见之心绞痛)也用此方化裁。山之子因为从师三年即离开恩师,外出工作与学习,未能再侍诊于恩师案边。但在山之子的实践中,却扩展本方于尿毒症、痛风顽症、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治疗,皆有确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