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腧穴临床汇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〇二 曲骨

[概说]

曲骨,止痒效穴。

治疗皮肤瘙痒症是曲骨最为鲜明的特点,尤其对下腹、会阴、股部皮肤瘙痒效果甚好。我多用曲骨治疗老年瘙痒症、急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皮肤湿疹瘙痒、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等等。每每遇及皮肤瘙痒患者,随诊我的研究生都知道必加用曲骨治疗。

[应用与发挥]

1.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

患者67岁,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5年余。

主诉:5年前冬天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全身皮肤瘙痒,每于夜间痒剧,时以抓破后痛剧为快,以下腹、阴股等处为甚。往返多家中西医院就诊,予抗过敏、维生素及中药汤方(不明)等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未能彻底治愈。

此次春节期间,因家有访客,迎来送往,身感疲倦,加上餐聚时少量饮酒,出现全身瘙痒加剧,尤以会阴及大腿内侧痒不可忍,用指甲甚至刀刃锐器刮抓至皮肤出血,苦楚不堪。去附近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处方口服抗组胺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并加用镇静药剂效不佳。

刻诊:患者痛苦面容,手挠足搓不能静止,全身皮肤干燥,四肢、胸腹及背部皮肤血痕累累,在臀部及大腿内侧布满抓痕,结痂,间有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神疲乏力,面色不泽,夜不能寐。舌淡苔白,脉弦细。既往无糖尿病病史。

治疗:选穴曲骨、人中、血海、三阴交、神阙。

以曲骨为主穴,曲骨针刺手法稍重,针感至下腹沉重并放射至会阴、下肢;人中手法亦重至眼眶湿润为度,余穴常规针刺,神阙穴拔罐。

针刺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患者在针治过程中手足挠抓动作渐减,后渐渐入睡。

醒后患者诉说已经十余天痒不可忍,不能睡觉。刚刚针刺时症状即感减轻,身体放松,不知不觉便入梦乡。

3次治疗后,瘙痒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夜寐转安。再10次治疗,肌肤较前明显润泽,色素、抓痕减少,仅偶感轻度瘙痒。

因患者家在外地,急于回乡,遂开中药益气养血润肤(黄芪、当归、生地、赤芍、鸡血藤、丹皮、白蒺藜、白鲜皮、乌梢蛇等),嘱少食辛辣食物,忌用热水烫洗和偏碱性肥皂。后其女来访告知,回去未复发,沉疴几愈。

2.老年瘙痒症

樊某,男,81岁。2012年1月10日初诊。

全身皮肤瘙痒,以夜间为甚2年。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以下腹及会阴部严重,在夜间及洗浴后瘙痒更甚,难以忍受,直至皮肤抓破流血有疼痛感觉时为止,旋即又痒。躯干、四肢皮肤可见干燥甲错,满布抓痕、血痂及褐色色素沉着。去各地大医院诊治,多诊断为“老年瘙痒症”,针药治疗时症状有所减轻,但旋即症状又作,十分痛苦。

患者面色少华,自觉心烦,急躁易怒,口干,纳差,夜间难以入眠,大便偏干燥。舌红少苔,脉弦。

治疗开始取穴曲池、合谷、行间、三阴交、百虫窝、神阙(拔罐),常规针刺。并配合养阴清热、养血止痒中药汤剂,每日2服。同时嘱洗浴时水温不宜过热,不使用碱性肥皂,不过度搓洗;忌食辛辣、海鲜及煎炸之品。

治疗3次后复诊,诉瘙痒减轻不明显,神情甚不耐烦。

在原方案上加曲骨、人中,针刺手法稍重。再治疗3次后,诉瘙痒缓解,睡眠及精神状态好转。

守上方再治疗10次,告诉仅偶有瘙痒,全身皮肤已不见抓痕、血痂等,皮肤干燥也明显好转。前后治疗20余次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老年瘙痒症是常见病,病程缠绵,并常因患者的不当处置而使病情加重。针灸方重用曲骨,乃止痒效穴;血海、三阴交、神阙是治疗皮肤瘙痒常用穴位,可养血活血、和阴润燥、祛风止痒;人中用于调神安神,神定痒止。诸穴合用,使气血得充,神安脉和,肌肤得养,故而获效。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瘙痒症极易复发,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而长期应用药物容易产生耐受,且易出现副作用。相对而言,针灸安全性较高,用穴及手法得当可起到一定的效果,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研究也表明,针灸治疗老年瘙痒症可以改善患者皮肤血液循环,调节老年人内分泌功能,使肌肤恢复光滑润泽,瘙痒亦得到控制。

3.过敏性皮肤瘙痒症

徐某,女,57岁,干部。2017年11月4日初诊。

主诉:全身瘙痒5天。

5天前因腰痛服用“中药”,突然全身发生皮疹,以腰以下及臀部、大腿内侧为主,奇痒难耐,搔之更甚,急在某医院皮肤科诊治,予内服抗过敏药加外用药治疗,但效果未现,且症状有加重趋势。患者整日搔抓,无法入睡,十分痛苦。昨日来我院针灸科就诊,他医予以曲池、合谷、血海、大椎等穴常规针灸,症状改善亦不明显,今来我门诊。

检见全身皮肤散在局限性块状的风团,大小不一。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以腰腹及臀部、大腿部为甚。皮疹略高于周围皮肤,色红。伴纳呆,二便可,脉细滑数,舌暗苔少。

治疗仍按前述针灸用穴,并加用曲骨穴重刺,用1.5寸毫针,向下直刺,得气后快速捻转至局部强烈重胀感;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1小时,留针期间予神阙间歇拔罐20分钟。治毕处方中药消风散加减汤剂,每日1剂;另嘱清淡饮食,配合治疗。

隔日复诊,瘙痒减轻,皮疹减少,颜色转淡。上述方法共治疗5次,皮疹及瘙痒消失。

聂某,女,28岁,银行职员,2011年4月23日初诊。

全身起风团、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已2年余。经某医院诊为“慢性荨麻疹”,服用“抗过敏药物”可减轻甚或消退,但保持不久,每遇风即发。

前日,患者因外出见风导致颜面部及上肢出现局限性红色风团,瘙痒难忍,继而蔓延至全身,持续数小时后减轻,旋即又作,每日发作数次。自服氯雷他定后皮疹减轻,药停即复发而来诊。

查患者全身遍布淡红色、局限性斑块,边缘不清,尤以面部及上肢较重,皮肤划痕试验呈阳性反应。舌质偏红,苔少,脉弦。

患者进入诊室后,因痒不可耐而呼唤不已,即让随诊研究生先取曲骨穴,针尖向会阴部刺入1.5寸左右,强捻转至局部及下腹、会阴部重胀感强烈。

继续捻针刺激2分钟后,患者安静平稳,告诉学生痒症减轻大半,已经可以忍受。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瘙痒渐止。

翌日再诊,皮疹减轻,瘙痒可以忍受。因工作繁忙,急需外出,遂嘱咐患者赴皮肤科用药治疗。

4.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症

朱某,女,68岁。2014年1月7日初诊。

主诉:皮肤瘙痒3年。患高血压、糖尿病十余年,3年前因“肾功能衰竭”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血透半年后出现皮肤瘙痒、脱屑,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呈紫色色素沉着,多处见有皮损、抓痕。西医诊断:尿毒症皮肤瘙痒症,予中西药物及紫外线照射均无明显改善。

治疗:主穴曲骨,配肾俞、三阴交。

曲骨向下进针斜刺1~1.5寸,轻捻转提插,至局部较强酸胀感并向会阴部放射;肾俞、三阴交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次治疗后复诊,患者诉瘙痒、皮肤干燥明显减轻,上述方法继续治疗。10次后,诉皮肤瘙痒较前比较明显减轻,可以忍受。

因患者需长期透析治疗,难以坚持门诊针灸,在皮肤瘙痒减轻后即在曲骨施以揿针,告诉每日常规按压3次,如痒甚可即时按压,并按其血透医嘱方法规范处理及预防。

上述痒症均以曲骨为主穴治疗而效。其实古代医家就用曲骨治疗瘙痒症,如宋代《妇人大全良方》中就指出,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可治疗外阴及阴中瘙痒,甚则波及肛门周围,痒痛难忍,坐卧不宁。

究其机理,曲骨为任脉、足厥阴之会,用之可调柔肝经,养冲任,和血润肤,痒症可除。针灸同道应用曲骨治疗皮肤瘙痒也多有报道1

1 王宝旗,文亚莉.穴位封闭加中药坐浴治疗阴部瘙痒及肛门湿疹120例[J].陕西中医,2005(2):161-162./卢勇田.曲骨穴封闭治疗阴部瘙痒性皮肤病(附82例临床疗效报告)[J].新医学,1983(1):20.

曲骨的主治特点不复杂,除了皮肤瘙痒症以外,穴位所在,主治亦所在。此穴位邻近会阴,又是任脉、足厥阴之会,为宗筋之所聚,可用于治疗前阴及周围组织器官病症。

临床报道用曲骨治疗遗精、阳痿、性交痛、不射精、小便淋沥、遗尿、子宫下垂、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前列腺增生等,均有较好疗效。曲骨还拓展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前列腺电切除术后镇痛等等,亦属于局部取穴。

附:慢性膀胱炎

较有特色的是,同道连氏介绍曲骨治疗慢性膀胱炎1

1 连清.慢性膀胱炎一针灵[J].针灸临床杂志,2006(12):3.

连氏偶遇一位酷爱中医针灸的老者,两人交谈甚是投机,老人临别赠以曲骨针刺治疗慢性膀胱炎验方。

治疗时让患者排尿后仰卧位,针用28号3寸毫针,针尖略向下倾斜,与皮肤成75°~80°,进针1.5~2.5寸,尿道有紧缩感即为得气,患者自觉腹下轻松舒适,如卸重负,可留针45分钟。

此后他在临床尝试,凡遇有慢性膀胱炎病症者均予曲骨针刺治疗,多取得较好效果。

阅读上文后,我也在临证试用,确收疗效。

[刺灸法]

直刺0.5~1.2寸,针刺前以排空膀胱为宜;可灸。

不少研究者指出,深刺曲骨穴可提高治疗效果,如肖氏2深刺曲骨,一般深达3寸左右,用于治男性病、妇科病、泌尿系疾病。薛氏3单用曲骨穴治疗带下,针刺亦深达2.5~3寸。

2 肖飞.深刺曲骨及其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4):31-33,72-73.

3 薛继光.针刺曲骨穴治疗带下病[J].上海针灸杂志,1988(1):47.

但深刺曲骨不当,可能会引起膀胱损伤,导致不良事件4。为此,有人1研究应用MRI测量曲骨穴针刺安全深度。18~45岁组针刺安全深度是(31.5±6.38)mm,45~60岁组是(36.73±10.37)mm,60岁以上组是(39.81±8.72)mm。

4 高忻洙,喻喜春,张晟星,等.针灸意外及其防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 唐娟,王小龙,廖兴富,等.MRI测量曲骨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8):3.

针刺一般使用缓慢、轻柔、小幅度的提插捻转,禁止使用快速、粗暴、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以防损伤肠道和膀胱等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