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立异、标新:青春文学杂志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是一把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中、在纷繁复杂的现实活动中寻找规律的“钥匙”,这把“钥匙”可以帮助我们把“社会学的想像”(米尔斯,Mills,1959: 6)和体察建立在“捕捉历史”与现实“深描”的多维平台上,从时间的序列和空间的延展上描述媒介信息与社会变迁的“撞击”和“互动”。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是研究的哲学基础、价值倾向、理论范式、逻辑体系。[6]本课题根据研究需要,将在研究中交叉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

1.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在社会学的“母体”上诞生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学本质上是相通的。本研究虽着眼于一个新兴媒介形态的变迁,但研究问题的时间跨度、媒介使用与技术更替的复杂性以及变迁要素的多样性,使得本研究涉及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编辑出版学等多个领域。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方法(即海根在其《社会变迁的原理》中提出的科际综合研究法)在这一研究中的利用十分重要。另外,探索青春文学传播与期刊媒介之间的关系,必须将这一问题放在媒介融合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必须放在由于媒介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全球化”浪潮中来展开,因此,必须借鉴多个学科的理论成果与研究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恰当运用,实现本项跨学科研究的新拓展。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专门对人类历史长河中所收集、出版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学科,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7]许多符号都记录着历史的片段,同时也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意义。这些文献资料成为理解过去如何传承或递交的主要方式。玛瑞安·赫布森曾把历史比拟为一系列答复电话,她引述德里达论述胡塞尔的话说,“一份已经接收到的可读的文献,使我有可能再次反过来质问传统所传给我的这些东西最初的、全部的意图是什么。本身只是媒介的后者的存在,以及总体上对远距离通讯的开放性就正如胡塞尔所说的对不断的质问开放”。[8]

只有在对各种文献充分占有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甘肃省图书馆、CNKI 期刊数据库、新浪“资料共享”数据库、政府网站,这其中既包括了理论、原著以及研究性的文献,也包括了笔者所做的田野调查记录、分析以及访谈过程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等。

3.问卷调查法

作为定量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调查调查对象的大众媒介接触动机、使用频率、内容偏向、传播效果和媒介传播期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各个样本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多种抽样方式互相比较,尽量减少调查结果的随意性,从而科学地推断出对对象整体的看法与趋势。

4.访谈法

文化人类学把人类行动(human action)看作是一种文本(text),这种文本的构建更多的掌握在该民族文化的“文化持有者”手中,我们访谈的任务就是建构对这一文本“解读”(reading)的“场域”,然后在众多的描述性、“碎片性”的文本中抽取、分析、归纳真实的观点和态度。文本本身是一个符号序列——言谈、书写、姿势——它们包含了解释。“一门对人有帮助的学问,一般不是那种能使一个人支配另外一个人,使一个人利用另外一个人的技巧,一般不是追求权力和利益的手段,而是一种‘离我远去’的理想,这种理想没有直接可见的用途,却具有启迪人生、改良社会、陶冶情操、深化思想的力量。”[9]吉尔兹的“近经验”(experience-near)和“远经验”(experience-far)的并置观(juxtaposition)认为,在访谈中,理解访谈对象本人的观念,并不需要直觉的完全“移情”或以某种方式进入访谈对象本人的头脑中去,移情可能是一个有用的辅助物,但交流主要依赖于交换。在普通的谈话中,存在着信息的重复和理解的相互校正,直到交谈双方取得一致或意义被共同设立之后才停止。因此本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主要包括结构式访谈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根据访谈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实际情况,二者交替使用。结构式访谈按照预先设定的问题依次提出,请访谈对象逐个回答,非结构式访谈即在特定的“话语场”中,根据议题的转换,就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或拓展。在调查点上,笔者通过对青少年群体、学界、作家、出版社和书店等不同对象的调查与访谈,深入分析了青春文学杂志书的传播效果和发展前景。作者开展访谈共计46人次,录像37段、照片300多张,所有访谈都做了录音。这些原始口碑资料是本研究的基础材料。

5.个案分析法

近几年创刊的青春文学杂志书就有几十种,本文以近几年出版的青春文学杂志书——《最小说》《鲤》《漫女生》《独唱团》——为个案,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内容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当前青春文学杂志书在我国文学传播中的实际表现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的创新

本论文在消费社会和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青春文学杂志书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对青春文学杂志书近十年的发生、发展、传播途径与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进一步探讨了青春文学杂志书传播机制的构建与发展前景。

本课题研究是首次将青春文学杂志书研究的重点放在传播研究、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和影响研究上,从而使文学研究从以文本研究为中心向以读者研究为中心转移,为青春文学研究探索一种新的视角。

根据笔者对中国图书出版史料和期刊发展史的考察,笔者认为杂志书的出版渊源与中国古代出版丛书与类书的传统有一定关系,杂志书这种出版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受日本Mook文化的推动,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