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侦探:用数据解密商业真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测试题

在开始关于商业数据的“侦探之旅”之前,可以先做个小小的测试,看看自己对营销和数据的“感觉”靠不靠谱。请先对照题目写出你心中的答案。

1.某品牌纸尿裤,在广告中宣称其品牌的纸尿裤去年在10个省份销量领先,作为妈妈的你,会因此决定给自己的孩子买这个品牌的纸尿裤吗?

A.会

B.不会

2.某运动型功能饮料,发现在某社交平台粉丝用户女性占比超过50%,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饮料更应该向女性市场推广?

A.可以

B.不可以

3.最近你需要购买一辆汽车,X品牌的宣传材料中说:有80%的车主认为这辆车“还不错”。Y品牌的宣传材料中说:该款车在过去半年的订单量在西北地区的占比最高。Z品牌的宣传材料中说:该汽车的车主中来自广州的最多。请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X品牌的车的口碑非常好

B.相比于X和Z,Y品牌的车更适合在西北地区开

C.Z品牌的车在广州最受欢迎

4.你是某手机品牌的营销总监,希望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洞察到用户的新需求,从而生产一款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于是找到两个咨询公司。其中X公司提出可以通过用户调研(样本量300)来实现,Y公司提出手里有30万名用户的大数据可供参考。在价格合理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你选择哪家公司?

A.X公司

B.Y公司

C.X+Y,不一定要二选一

D.具体看要解决什么问题,来做出最终的决策

5.X和Y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出门旅行,两个人决定花销AA制,但是中间会存在相互垫付的情况,要记录两个人的花销,你会使用下面哪种表格?

A.表格1

B.表格2

我的答案

对于上面的题目,我有自己的答案,它们不一定都是所谓的“唯一正确答案”,但却是经过商业营销数据训练后的选择。下面一一分享我的答案和理由。

1.选B。

“其品牌的纸尿裤去年在10个省份销量领先”不能带来购买该品牌纸尿裤的决策,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哪10个省份?

如果纸尿裤当前覆盖最好的恰好是人口密度最小的10个省份,那么就证明,在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因此,该品牌未必是强势、可信赖的品牌,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才能判断。

2.选B。

“在某社交平台粉丝用户女性占比超过50%”意味着该品牌在这一平台上,女性用户多于男性用户,但是需要了解此社交平台的属性。如果这个社交平台本身女性用户占比就大于50%,那么就不能这样粗暴地直接得出女性用户更多的结论。

3.一个都不选。

X品牌。“有80%的车主认为这辆车‘还不错’”不能说明“X品牌的车的口碑非常好”。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其他车的口碑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其他车的好评度都是90%,那么80%这个数据就不算高。其实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不知道80%的分母是多少,如果只问了5个人,4个人说不错,这个样本量有点小。不过没有作为主要因素强调,是因为对于汽车这样低频高价的产品,样本量不是最核心的考量因素。

Y品牌。“该款车在过去半年的订单量在西北地区的占比最高”,这里没有说清楚这个数据占比的分母是什么,因此无法直接得出“相比于X和Z,Y品牌的车更适合在西北地区开”的结论。

情况1:Y品牌在西北地区的订单量/各种品牌汽车在西北地区的订单量,如果这个数据排名第一,说明相比于其他汽车,Y品牌更适合在西北开。

情况2:Y品牌在西北地区的订单量/Y品牌的总订单量,如果这个数据排名第一,说明相比于其他地区,Y品牌在西北地区更容易售卖。

Z品牌。“该汽车的车主中来自广州的最多”,这个表述暗含了分子和分母的关系:“该汽车的(所有)车主”是分母,分子是该汽车的广州车主——这一点很明确。但是要得出“Z品牌的车在广州最受欢迎”,需要看Z品牌和其他品牌相比在广州市场的占有率。如果只有当前的数据,还有另一个维度的思考,就是用“Z品牌车主中广州车主的占比”与“全国有车人口中广州车主的占比”计算。假设Z品牌车主中10%来源于广州,在各省市之间排名第一,如果全国有车人口中15%的人来源于广州,那么相比于全国的情况,该品牌的区域占有率为-5%。因此,不能光看百分比的绝对排名,还需要看和标杆数据的相对大小。

预告:前面三个题目,都是关于商业数据如何解读,以及数据和业务的关系的,涉及多章内容,在第8章将有经典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4.选D。

这里X和Y公司最大的差别就是:X是将调研作为研究方法论,可以理解为是“小数据”,Y是通过互联网监测数据的方式做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大数据”。这个选择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这其实是非常个性化的选择,而题目中给到的信息量很少,比如要调研的用户群体大概是什么样子,需要获取哪些信息等。因此很难直接判断,还是需要回到问题的原点,先把问题定义清楚再做决策,所以选择D。这里有一个C选项,就是同时选择X和Y,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但是商业社会也要考虑成本,如果同时选择两个咨询公司就需要付两份钱。是否要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以及如果结合的话是否还需要当前的样本量,其实都不确定,所以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关系。

预告:关于“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会在第2章中有所涉及。

5.选A。

如果两个人一起出去旅行,所经历的项目都差不多(可以直接算花费的总钱数,除以人数,就是每个人应付的钱),或者没有互相垫付的情况,就不会这么复杂,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并非如此。这个题目中两个人的花费不同,且每次垫付的人不固定。

选择A的原因是,在可以做电子化表格的情况下,A的计算逻辑更快,直接进行每一列的求和,就能够计算出A需要给B多少钱,用17,120元-4,454元=12,666元即可,如表0-1所示。

表0-1 表格2求和结果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电子化时代数据计算的基本逻辑:尽量不要在原数据表格中使用“合并单元格”功能,让每个数据的细项尽可能地都呈现在原数据表格里。在表格1中,直接使用求和公式就可以迅速计算出总和,而在表格2中则无法快速计算。

这个题目的背后,其实是在说:在数据采集的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后续数据计算的便捷性。也是在有Excel等数据工具的情况下,提醒大家使用更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预告:这部分内容在第11章中有所体现。

其实,在营销领域,数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营销业务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可以通过数据帮助自己做更科学优质的决策,而数据思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帮助我们独立思考。有了这样的能力,无论在商业决策上还是个人消费决策上,都多了一种视角,也多了一个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