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声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音律之正变:明代前期诗声的展开

从元转明,中国诗学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蒙元入主中原后,宋代鼎盛的儒家思想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中原文化具有了丰富而奇特的边牧特色,与汉唐时期的文化与思想都有较大差异。明代开国后,统治者试图重新寻根,确立儒家思想在中原文化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诗学上,明人意欲发扬先秦、汉魏、盛唐诗歌的审美趣味,同时修正宋代以来的以议论为诗和被蒙元异域文化影响的诗学风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明人找到了一个新的批评角度,即从音律的角度来发扬先秦、汉魏、盛唐之诗歌精神。明人以唐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把唐代诗歌中凸显出的声音作为自家在诗歌审美创造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抓手与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意欲使明代诗歌呈现唐代诗歌的气象与声调。

明初,高棅等人围绕唐诗做了大量的选本研究,以李东阳为首的明初诗论家试图从音乐的角度恢复诗教、乐教之功能。本章主要探讨明初高棅、李东阳等人的诗声观念。高棅提出“声律纯完”的选诗标准,并试图“以声选诗”;李东阳提出“以声衡诗”及“以声辩体”的声调论思想。为更好地理解高棅的唐诗选本中的诗学观念和前后七子对唐诗的推崇,先介绍经元入明的杨士弘的《唐音》中的诗学观念。杨士弘与高棅的诗学有非常大的渊源关系,杨氏的诗学观念是明代诗学的重要构成,对明代诗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