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第1期(总第9期)
关于左拉的评价问题(一)
——对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与左拉论断的质疑 /柳鸣九(3)
批判现实主义质疑
——重读一部西方小说引发的对一种理论定势的思考 /郭树文(6、65)
也说巴赫金 /黄梅(10、25)
性文学侃 /如厕 阿堵(13)
“脏手”不脏
——萨特名剧《脏手》新论 /仵从巨(20)
“文学性”和“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 /钱佼汝(26)
在“结构-功能”探索的航道上:俄国形式主义在当代苏联文艺理论界的渗透 /周启超(33)
艺术即手法 /[苏]什克洛夫斯基 李辉凡译(40)
后现代主义探幽
——兼论西方文学应变与发展理论 /赵一凡(47)
妇女文学
——广阔的天地 /朱虹(55)
既非妖女,亦非天使
——略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王逢振(59)
美国妇女诗歌的诗质演化 /赵砾坚(66)
建立女性的“神话”
——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 /刘晓文(73)
谈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秦喜清(80)
在西方文明的转折点上
——论象征主义思潮 /余虹(85、72)
《恶之花》:穿越象征的森林 /郭宏安(91)
不可忽视的美学贡献
——论俄国象征主义诗人的个人象征 /韦建国(97)
象征主义的存在 /[法]保尔·瓦雷里 金丝燕译 郭宏安校(102)
左拉问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方文(108)
中西悼亡诗 /杨周翰王宁译(109)
畏神—渎神 /许继锋(114)
在瞬间感受中捕捉永恒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如是观 /顾蕴璞(119)
论司汤达小说的内倾性 /蒋承勇(122)
同构与影响
——对托氏与莎氏关系研究的反向思索 /曾庆林(126)
不多不专的琢磨 /林斤澜(130、129)
诗的回忆与断想
——我与外国文学散记 /唐祈(133)
困境与出路
——“青年学者外国文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蔡坚(139、138)
苏联著名作家格·巴克兰诺夫率团访问社科院外文所 /启(141)
苏联文学评论家费·库兹涅佐夫谈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 /超(141)
美国文学标准日趋下降 /张群(142)
深重的危机艰难的探索
——88年文艺理论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印象 /薛智(142)
劳伦斯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眠樵(143)
编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