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第4期(总第8期)
综合的艺术想象的艺术
——从法国文学看二十世纪外国文学 /王泰来(3)
谈现代外国文学“向内转”的走向
——从一颗露珠见花园 /陈燊(9)
当前苏联文学研究信息二则 /启(16)
试论二十世纪拉美文学的走向 /赵德明(17)
论艺术家的创作境界 /崔子恩(22)
考证发现狄更斯1857年的一篇故事 /奇青(28)
也谈小说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包承吉(29)
意义的诞生 /金惠敏 易晓明(35)
卡勒论读者的“文学能力” /姚基(41)
《新书信集:吐温的自我写照》 /奇青(45)
寻幽探秘窥《城堡》
——卡夫卡的《城堡》试析 /叶廷芳(46)
现代流浪汉小说《铁皮鼓》
——兼评一种新公式化文论 /胡其鼎(53)
意大利发现皮兰德娄560封佚信 /阮舒(58)
托马斯·曼和黑塞
——略论二十世纪艺术家小说的思想先驱问题 /张佩芬(59)
特鲁门·卡波蒂传记出版 /阚晨(64)
孤独吟
——论《荒原狼》的主题 /赵晓丽 屈长江(65)
克里斯塔·沃尔夫创作中的主体意识 /王师丹(71)
生命的反刍
——论《追忆逝水年华》 /罗大冈(77)
寻求归属的苦闷与奋争:析奥尼尔剧作中的“大主题” /陈融(83)
论西方文学中美感意识与意义嬗变的轨迹
——以英国浪漫主义前期自然观为例 /叶维廉(88)
“人间喜剧”与“约克纳帕塌法世系”
——论福克纳与巴尔扎克 /孔耕蕻(97、70)
历史观点和美学思想的结合
——论赫尔德美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简明(105、130)
艾米莉·勃朗特的诗
——《呼啸山庄》创作的源泉 /张玲(112)
为了赢得真正的批评视野
——外国古典文学研究座谈会纪要 /水洛(117)
闲谈外国文学 /舒婷(119)
我生命中的三个文学世纪 /任洪渊(121)
意大利奥秘主义辨析
——兼对“隐逸派”译名提出商榷 /飞白(127)
“隐逸派”译名之我见 /吕同六(129)
意向性:现象学批评的目的
——评《现象学与文学导论》 /袁红(131)
下笔情深不自持
——读《照澜集》 /曾镇南(134)
诗人与“两个世界”
——读勃莱的新作《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 /王家新(138)
赵萝蕤译惠特曼 /区(140)
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干扰事件》获得朔尔兄妹文学奖 /易文(142)
美国学者批评《尤利西斯》新版本 /奇青(142)
日本当代的文学、文化理论热潮 /水洛(143)
编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