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章 慧根天成,老子化胡
“知礼,你觉得我的诗好,还是你的好?”
白衣男子目光灼灼地盯着知礼,两人年纪相差太多,气势上弱山上许多。
知礼自己当然知道这诗的前两句,是从别人手中拿来,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这种场合,也不好多说,只是强装镇定,微笑面对。
可是在知礼粉丝眼中,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之人,十分可疑。
都在怀疑是道门安排,于是骂声四起。
“你到底什么人,说不定你就是听完圣子大作,现编的吧。”
“没错,你这人可有功名在身?还是来白撞!”
“滚出去,写的什么东西,一点诗意都没有。”
这人听罢,只是淡然微笑。
眼中仿佛只看到知礼,问道:“你也觉得我的诗不如你吗?”
知礼不愿正面回应,顾左右而言他。
“诗词不过小道,我等还是先进行论道吧。”
白衣男子一脸无所谓,但就不下台。
这时陈九公在台上说道:“年轻人,想成名不在今天,开下来吧,晋王马上就到了,到时候你想走就难了。”
听到这句,最激动之人却是余化龙。
晋王是谁?
正是当今官家的皇弟,将来大宋皇帝,赵光义。
赵匡胤他还没见过,但是想到马上就要见过未来的斧头帮帮主、高粱河车神。
内心还是很期待。
白衣男子:“既然晋王要来做这次论道的评审,他应该坐哪里?”
陈九公不疑有他,指着中央位置:“自然是居中调度。”
然后那男子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中间,浅笑着。
“你想死了?”陈九公想冲过去捉人,但是戴力一跃上台,阻止他再往前半步。
余化龙知道此事不简单,定睛注视。
“真巧,我也姓赵,好像正好也是晋王。”
陈九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陈家根本不入赵光义眼中,继续问道:
“知礼,能先为本王答疑?”
和尚没有头发,本来在这秋天应该格外需要保暖。
可现在知礼浑身燥热,他尴尬地想钻进地里。
只是他如今是佛门脸面,怎么可能轻易低头。
在场众人都屏息静气,对刚才质疑晋王后怕不已。
其实赵光义是何许人,他根本不会在乎刁民怎么说。
他原本也被知礼前两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震撼。
对知礼本人也十分欣赏,但余化龙突然闯进来,并留下一首比知礼更好的诗。
他甚至觉得惊为天人。
正好想验证一下,到底谁才是这首诗的作者。
现在看知礼反应,已经是最好证据。
赵光义方才有多欣赏他,现在就有多讨厌他。
正想着如何惩戒他,知礼突然一拍脑袋,跪伏在地上。
“我知道佛祖灵光灌顶,没想到有晋王也是慧根天成之人,与我佛有怨!”
赵光义冷笑,知礼胡说八道起来,居然面不改容。
虽然只有九岁,可养气功夫真不是盖的。
赵光义是个政治动物,他不会在这时候与佛门撕破脸。
但是内心已经狠狠记住这个卑鄙小人,和这位真正的才子少年,余化龙。
陈九公也是精于察言观色,这次活动是他陈家主办。
于情于理,他都要赶紧救场。
“有请知礼和尚、楼观道两位道长上台论道!”
......
丢人啊!
余化龙本就对任熙没什么期望,但是奚靖康看起来是个资深天师。
怎么一到了讲台之上,竟然会如此无能!
刚开始,双方还是你来我往,虽然有点各说各话的感觉。
起码都是引经据典,你来我往,不至于一面倒压下。
很快奚靖康就抛出了楼观道《老子化胡经》!
相传尹喜就是放行老子西行,然后才留下道德经,并由大弟子尹喜广为传扬老子哲学。
所以老子西行是为何而行?
正是西行身毒,将华夏哲学带到蛮荒之地。
余化龙对于这种说法自然是保持怀疑态度。
其实这个理论是宣扬老子西升,开道竺乾。
用老子西升化胡之说来贬低和排斥佛教。
将佛教释迦牟尼说成老子弟子,以抬高道教地位。
连老子都是你们佛教老祖的师父,按辈分,你们佛门都只配喊道门一声师叔。
不过知礼是什么人?
他马上就发现道门这个说法,根本没有半分理据。
所以他敏锐地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道门不是说老子化胡传道吗?
那老子学术从何而来?
必然是从先王而来吧?
于是知礼祭出《穆天子传》。
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位君主,他在位期间,率领七萃之士。
从洛邑出发,一直向西而行,求见西王母。
脸皮长城一样厚的知礼和尚,居然将《蒹葭》融入进这个故事。
说明先王求西王母传授知识,周穆王历尽艰辛才找到伊人在水西方。
知礼的发挥让整场论道气氛达至高潮。
观众们全是看热闹,哪里知道几千年前的人物发生过什么恩怨。
只知道两位道门仙长被怼得哑口无言。
而道门众人如此无能也是无可厚非,这些道人对道教典藏还是有讲究。
但是对于儒门经典,也是一知半解。
《穆天子传》是出土自西晋,知礼读过也算是博闻强记。
而《蒹葭》出自《诗经》第一篇,作为最重要作品,历来都很多解读。
任熙和奚靖康哪里懂这些,只能在台上发愁。
至于台上中立第三方,赵光义本来就打定主意,要偏帮道门。
理由就是惩戒知礼,但是如今道门直接哑口无言。
他也感到为难,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只要他这个评审咬定是道门胜出,难道还有人敢质疑大宋第二尊贵的晋王殿下?
突然奚靖康突然拱手道:“师弟,我知道师尊仙游前,曾传你《老子西升经》。”
“为了我华夏泱泱道法,还请不要藏私,让这沙门和尚大开眼界!”
道门众人纷纷激动起来,居然还有一本《老子西升经》!
大家顿时感到有机会逆风翻盘,个个都摩拳擦掌,蠢蠢欲试。
只是在余化龙看来,先不说是否真有这张“王炸”,他都觉得知礼有方法狡辩。
所以在他看来,奚靖康是故意把任熙架在火炉上炙烤,不怀好意。
而事实也是这样,任熙正在用求救的眼神看着余化龙。
余化龙没办法,只好深深吸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