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剽窃偷诗,真假文章(求追读)
在场所有道家人士羞愧难当,觉得与余化龙同一阵营,是此行最大的错误。
要不是任熙用祈求眼神看着他,说不定就要考口让这会陈九公和知礼难堪。
既然任熙也不希望他多嘴,自然不能皇帝不急太监急,也懒得搭理。
道释两大宗教论道传统由来已久,从魏晋时期流传的般若学融合魏晋玄学,乃至后来南北朝至盛唐。
沙门高僧都热衷举办论道比赛,以此拔高自身地位。
佛学在身毒国,是专门为了贫苦大众而生的宗教。
倒是没想到,佛学东来,竟然一反传统,专门打通上流社会的门路,还真成功了。
但是道教也好,道家也罢,哲学思想都不是以逻辑思辨精神来取胜。
就说庄子与惠施,广传后世“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就明显带着诡辩色彩。
重点不是有这回事,而是广为津津乐道。
并非说华夏哲理不行,而是常用演绎法,从圣人的话里面发掘微言大义。
而佛教是用归纳法,从逻辑推理的方式证明自家想法。
这种演绎法的哲学观,从老子、尹喜开始已经发展数千年,一时间不适应外来文化冲击而已。
偏偏有些人,抱着佛学哲理深信不疑,觉得是人生本是崖,活着便是受罪,却期望下世更好。
完全是缘木求鱼!
就像现在,说是佛道辩论,不知是否三十六罗汉的杀威棒奏效,道门众人竟然如坐针毡。
个个都虚位以待,像是等待上课学生一样。
诡异的是,九岁神童知礼和尚,竟然坐在会场中间。
甚至凑热闹围观的百姓士子们,居然也大多数在顶礼膜拜。
余化龙大失所望,没想到本来只是来走个过场,却让他看到令人心寒一幕。
“南无......”
在沙门众人齐声吟唱之下,知礼终于开口。
“众生皆具佛性,众生皆可成佛。”
“性具善恶,众生不仅生而有善,也生而有恶。但不妨碍成佛,通过修行可以彰显佛性,去除烦恼障垢后,立地成佛。”
余化龙眼睛半眯,何不就是儒家的性善性恶论?
岂有此理,这里所谓成佛不就是“人皆有四端”?
知礼画风一转,说到:
“此行东来,虽然道门不思进取,但我还是顿悟了一些道理,今日趁此机会,我决定弘扬佛法,感悟世人。”
信徒们都在哭,他们仿佛看见大日如来般,感动流涕。
知礼忽然站起来,摇头晃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明镜台上月,万象本为诗。
流水潺潺语,青山寂寂思。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浮生若梦幻,八苦人自知。”
知礼语毕诗成,全场爆发喝彩声。
所有人都被知礼的才情震慑住,场内很多观众都是文人。
基本诗词审美能力,自然不在话下,此刻也是回味无穷。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哉,妙不可言!”
“知礼才九岁,果真是神童天赐,这种人生阅历,我不如矣。”
“是文殊菩萨,肯定是菩萨降世,不然怎可能早智若妖。”
至于余化龙,在刚听到前两句时,他已经处于暴怒边缘。
这知礼名字都反了,就应该改名“无礼”。
这分明是出自南宋陆游的《文章》,根本不可能是知礼能写出来。
一个九岁孩童,能懂些什么?
而且正好这句话,还是当初自己不小心,透露出来,让陈裘听到。
岂有此理!
陈家人果然无耻之极,竟然剽窃作品。
虽然后面诗句都是自创,但是稀松平常。
整首诗,全靠前面两句话,画龙点睛。
余化龙四下张望,他觉得陈裘一定也在现场,不揍他一顿难平心中丘忿!
但是这时,他竟然发现九指将军戴力也在现场。
他还伪装成一副书生打扮。
没想到,戴力穿起儒服也倒是人模人样,和一般五陵少年无有分别。
突然,余化龙计上心头,想到一个办法。
场面已经失控,所有人都在感叹他们遇到佛迹。
余化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挤过去,找到戴力。
戴力本来差点要拔刀杀人,但是看清楚来者和人,也显得有些慌张。
问道:“佛道相争,你一个蒙学童子,瞎凑合什么?”
但是余化龙已经没时间解释,只是让他取来纸和笔,然后用舌头舔了舔笔尖。
立即在纸上写写画画。
完成以后,一把将草稿搪塞进戴力怀里。
“戴将军,拿着它,击败那个剽窃的偷诗贼,莫道我大宋无人!”
余化龙很清楚以自身处境,只要敢拿出来这首原著,肯定会被千夫所指。
无他,一无名望,二无阅历,三无肆学。
谁会相信一个“三无人员”能写出这种传世大作。
幸好戴力刚好在现场,而且看起来有点东西,相信他一定能办好此事。
只是当余化龙好整以暇地等待好戏上演,却迟迟不见戴力上台。
他很着急,虽然此举让陆游损失了一首大作。
但是也总比这个不知礼仪廉耻的偷诗贼好,而且佛道相争几百年。
道门一直处于劣势,就是因为脸皮不够佛门厚。
一直被他们融梗,把精湛的华夏哲学观融入佛教里去。
改一些虚头巴脑的神怪名字,就剽窃他们东西。
余化龙长叹一声,看来自己所托非人。
怎料突然一名身白衣无暇的衣冠男子,徐步上台,竟无一人敢拦阻。
此人鼻梁高挺,有真龙之象,开口便是:
“不知礼和尚从何处偷来我两句草稿,摇身一变成为你的作品。”
顿时引得全场哗然!
“滚出去,竟敢中伤知礼圣子!”
“狗嘴吐不出象牙,你懂诗吗?”
但是白衣男子怡然不惧,丹凤眼微微上挑,吟诵出整篇《文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佛空说偈,何曾解真机。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余化龙喜出望外,此人居然把原文的“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改成“胡佛空说偈,何曾解真机。”
紧扣前文和针对现况,直接给知礼当头一棒喝!
此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