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学(第5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节 惊恐障碍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基本概念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原发症状的神经症。由于起病急,发作时患者感到十分恐惧,也使亲属感到十分惊骇,因而发作时必来急诊。

二、病因机制

有研究发现,惊恐障碍与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5-羟色胺释放增加等因素有关,但尚无定论。惊恐障碍可以是原发性焦虑障碍(无明显原因,也无特定情境引发),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精神和躯体疾病。

1.神经症

包括急性焦虑(惊恐障碍),以及在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恐怖症等其他神经症的基础上出现的惊恐发作。

2.躯体疾病

二尖瓣脱垂、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梗死等躯体疾病均可出现惊恐发作的表现。

3.药物相关情况

惊恐发作可以是某些药物的用药反应,如咖啡因、苯丙胺、某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静脉滴注时)等;也可以是某些药物的撤药反应,如巴比妥酸盐戒断反应。

【诊断】

一、临床特征

惊恐障碍和惊恐发作常有以下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感到惊慌、恐惧,紧张不安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似乎大祸临头,或者感到晕厥或濒临死亡,或者感到自己会失去控制能力而发疯。在这种惊恐状态下,有的患者不敢活动,甚至死死抓住他人。有的来回踱步或搓手顿足,有的惊叫呼救,有的可因惊恐而瘫倒在地(站立不住)。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其间有心悸、气短、手足发麻、头昏头胀、或发生晕厥,还可出现震颤、肌肉抽动、上肢不适和大小便紧迫感等自主神经症状。

二、各类疾病惊恐发作的诊断

惊恐障碍通常是急性焦虑症的表现(系神经症中的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但见于躯体疾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惊恐发作,在去除病因后通常不再复发。

1.急性焦虑症(原发性惊恐障碍)

(1)症状: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2)严重程度:

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3)病程:

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2.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惊恐发作

(1)其他神经症:

无论是否患有恐惧症等其他神经症,只要患者有惊恐障碍的典型临床表现,都不影响该疾病与其他神经症的并列诊断,而且处理上也遵循该病症的处理原则。待该病症基本缓解后,可对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进行再评估。

(2)躯体疾病:

二尖瓣脱垂可出现典型的惊恐发作,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出现类似惊恐发作的表现。在遇到惊恐发作时,应特别注意询问这些病史,并进行有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B超、心电图、血糖、尿或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测可提供躯体疾病的诊断证据。

(3)药物有关的惊恐发作:

服用过量的咖啡因、苯丙胺或其他拟交感药时,可以出现类似惊恐发作的表现,敏感体质的患者在静脉输入某些抗生素类药物时也可引起惊恐发作。巴比妥酸盐等药物依赖者在戒断时,也可出现类似惊恐发作的表现。此时,患者的服药史、停药史均有助于诊断。

【治疗】

一、惊恐发作的处理

1.药物治疗

当患者处在惊恐障碍或惊恐发作中,可立即口服或舌下含化苯二氮类药物劳拉西泮0.5~1mg,或阿普唑仑0.4~0.8mg,或氯硝西泮2mg,症状可迅速缓解;也可用其他苯二氮类药物注射给药,如给予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吸收不好,不宜采用),或氯硝西泮2mg肌内注射。一般来说,惊恐发作后,需要维持抗焦虑药物数月,但苯二氮类药物的依赖和成瘾性,可在病症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用其他抗焦虑药物维持,如丁螺环酮5~10mg/次,每日2~3次,也可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10~20mg/d,或文拉法辛50~75mg/d,或多塞平25~50mg/d,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维持治疗。

2.防止过度换气

患者在惊恐发作出现过度换气时,可用一塑料袋或纸袋罩住患者的口和鼻(不要完全密封),让患者重吸回呼出的二氧化碳,以防止过度换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减轻惊恐发作。

3.心理治疗

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给予行为治疗、放松训练、认知治疗、支持解释等综合性心理治疗,以配合药物,达到治本的目的。

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治疗原发病是预防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惊恐发作的关键。在临床中应避免拟交感药过量。应告诫咖啡因或苯丙胺成瘾者,劝其戒除之。静脉滴注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惊恐发作的表现,原则上应停止用药,以排除药物过敏反应,同时按照上述处理予以纠正。在撤除巴比妥类药物依赖时可采用逐步撤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