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江南的人心复杂
南明弘光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清军抓了弘光帝,南明逃亡的大臣又搞了一个草台班子,历史上的隆武政权成立,朱聿键在建宁称监国。
二十天后,在郑家支持下,朱聿键正式称帝,改元隆武,宣布从七月初一起,改弘光年号为隆武元年。
隆武政权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又为天兴府,升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封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
史可法又被排挤,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蒋德璟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朱继祚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樱为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隆武帝即位后,当然要追封祖先,上高曾祖父四代帝号,高祖唐敬王朱宇温为惠皇帝,曾祖唐顺王朱宙栐为顺皇帝,祖父唐端王朱硕熿为端皇帝,父唐裕王朱器墭为宣皇帝。
四代祖妣皆追封皇后,封弟朱聿锷为唐王,封国南宁,升叔德安王朱器䵺为邓王,追封弟朱聿觨为陈王,子朱琳渼为陈王世子,还遥上弘光帝尊号“圣安皇帝”。
其实依据伦序,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广西的桂王,但桂王距离江南太远,而众明臣齐推唐王朱聿键,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封地在南阳。
南阳是个好地方,不光刘秀要利用,南明也想用,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
众文臣推唐王朱聿键为帝,想把他当作重振大明的标志,很想让他暗和天意,争取做一个明朝的“光武帝”,复兴明朝。
不过很明显,老天爷都不信,隆武帝举行大典仪式当天,大风雾起,拔木扬沙,尚玺官的坐骑受惊,玉玺摔落,碰坏一角。
众人心惊,皆认为兆征不祥。虽然如此,隆武君臣还是很有平复天下的希望,至少他们信了。
至于隆武帝是不是英明之主,这个没有人知道,因为在福建,这是郑家的地盘,他也一直被郑氏家族集团所架空。
郑芝龙、郑鸿逵、郑芝豹、郑影为首的郑氏家族,都是大海盗头子出身,数十年横行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沿海,兼商兼盗。
他们崇祯初年受招安后,趁天下大乱之际一直忙于扩大地盘,充实自己的私人力量,不会为了别人,更不会为了南明去对抗清军。
郑家的想法是凭借隆武这帮人,等着清军给出很大的价码,史可法也看出来了,这帮人不可靠,所以提出建议,联合刘秀的北伐军。
隆武政权啥也没有,只能写信给钱谦益,一来二去,留在江南的文人集团都是年轻人,没有得过明朝的利益。
他们也听了刘秀编的故事,也希望刘秀自立,甚至名字也想好了,就是汉王。
刘秀重用钱谦益,效果很好,苏州和松江等兵不血刃的拿了下来。此时刘秀的文官集团已经逐渐成型。
江南的钱谦益,淮杨的阮大铖,以及徐州的阎尔梅,这是北伐军的行政总管,刘秀基本上不直接管理,而且通过下命令,让他们带人完成。
至于各地的官僚,刘秀也没有一锅端,还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当然有民愤的该死的,就直接杀了。
刘秀的重点在军队,这是乱世,没有武力啥也不是,至于后勤,只要总管们能把钱粮搞好就行。
江南文人在钱谦益的带领下,上书刘秀称汉王,刘秀没有立刻答应,只是让他们再商量一下。
钱谦益找来学生们,面色凝重的他在屋子里坐立不安,时而站起,时而坐下。
最后干脆离开座椅,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不明白刘秀的想法。
郑成功懒洋洋地靠在座椅上,目光每隔一会儿就会朝窗户扫一眼,屋内的气氛有些怪异。
总是喜欢跟着刘秀的李八,这次并没有来,因为他不喜欢咬文嚼字,他是个粗人,太累了。
钱谦益依然没有泡茶的心思,郑成功看了眼老师后道:“老师急也无用,大帅的想法还没取得,等阮大铖来了问问就知道了。”
钱谦益叹了口气:“哎,能挽救汉人江山,除了大帅,我想不到第二个人,就算弘光帝在,他也不可能做到。”
郑成功闻言摸了摸鼻子,略显尴尬道:“我就提了那么一嘴,谁想到老师这么冲动,直接就上书了!”
本来他们商议的结果,是劝刘秀自立,但商量出结果的时候,钱谦益决定加码。
一会儿说自立,一会儿说汉王。郑成功也不高兴,出言道:“也许大帅是担心,担心反清力量内斗。”
突然,一阵风吹来,紧闭窗户好像动了一下,又好像没有。
等众人收回目光的时候,门开了,屋里多出来一道身影,阮大铖来了。
钱谦益抱怨道:“阮兄,你能不能快点,大帅同意了吗?”
阮大铖扫了钱谦益一眼,冷冷道:“事前不通知我,老钱,你这太突然了。”
钱谦益不理他的阴阳怪气,抿了抿嘴,便问道:“那你同意大帅称王吧?”
阮大铖沉默下来,他当然同意,还巴不得刘秀做皇帝,可现在不是时候,脸色也垮了下来,“现在不行。”
“不是你?”
钱谦益似乎有些不信,阮大铖竟然没有同意,这是真的出乎意料。
“不是你想的那样。”
阮大铖惜字如金,清军紧锣密鼓,谁冒头打谁,钱谦益竟然没看出来。
钱谦益也泄气了拍了拍手:“那就这样吧。”
接着,几人又犯了难。刘秀不做汉王,接下来怎么办,总不能还听南明政权的,他们不甘心。
“让应天府乱起来。”
突然,钱谦益抬起目光,一语中的道。阮大铖看着天花板:“我想到了,但问题是怎么操作呢?”
郑成功突发奇想:“水军怎么样?”
阮大铖淡淡道:“只能说是有可能,对了,隆武政权成立,洪承畴现在的反应如何?”
郑成功摇了摇头:“自然是怒不可遏,清军已经主力南下了。”
钱谦益沉吟了片刻,豁然开朗道:“太好了,我明白了!”
“嗯?你明白了什么?”
钱谦益继续说道:“大帅的意思,应该是继续低调,清军南下,江南空虚,这不是机会来了吗?”
郑成功摸着下巴点头道:“那老师觉得下一步应该如何?咱们偷袭应天府,来个乱上加乱?”
阮大铖眼中锋芒闪动,缓缓开口道:“我们马上去劝大帅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