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如何选定微课程标题
【案例2-1】《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的新标题
本书第一章提供了【案例1-1】《银行大堂混乱的一刻》,根据前期调研,依照“中国三立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提供的工具,我们开发出了《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课程。
这门微课程不仅解决了单个网点员工操作流程不熟悉的问题,同时也为本行其他网点的员工提供了培训素材,得到了行领导的肯定。行领导要求,这门微课程的开发人员花心思进一步打磨,做成一个可以供本行员工和客户共同学习和观看的微课程。
于是微课程开发小组决定从标题制作着手,进一步优化微课程。他们按照微课程的标题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少标题:
*《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
*《用手机见证奇迹——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
*《只要账户里有钱 不用存折不用卡也能取出来》
*《拿起手机去取款》
*《手机与柜员机的约定》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忘带银行卡了》
*《手机让银行卡和存折走进博物馆》
*《只要六步 让手机取出钱来》
看到上述这些标题,他们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使用哪个标题才好。后来他们找到罗晓老师,希望得到一些建议。
罗晓老师建议,从与使用者需求匹配程度、反映问题的准确性、文学性三个层面对课程标题进行赋分,然后再挑选出较为合适的新标题。
在遇到【案例2-1】《<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的新标题》里描述的情况时,我们不妨利用表2-1给每个备选标题进行排名,根据排名情况来决定最终使用哪个标题。
表2-1 微课程命名排序表

在这张表里我们设置了匹配度、准确性、文学性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赋分区间是从1分到10分。从赋分情况来看,《就这六步 让手机取出钱来》和《用手机见证奇迹——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两个标题分别是27分和26分,两者之间仅是一分之差,难分伯仲。
最终,银行将两个标题用在了不同的宣传渠道。他们认为,对内部员工来说,他们更强调流程的规范性,所以他们偏向于排名第二的《用手机见证奇迹——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他们也考虑到对外宣传时需要加强标题的文学性,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客户的关注,所以放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微课程名称最终定名为《××银行就这六步 让手机取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