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纵横谈:名人与轶闻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文学名人(1)

屈原

(约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出身楚国贵族,曾经做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主持楚国的政治,遭到怀王幼弟子兰和南后郑袖的谗害而去职。楚顷襄王时,他遭到放逐,后因楚国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在我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诗人主体形象,表达了诗人主体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性,从而揭开了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序幕。从他开始,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同时,他吸收楚地民歌的形式,创造出句法灵活、结构富于变化的“楚辞”诗体。这一诗体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大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从而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浪漫主义的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司马相如

(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他在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由于景帝不好辞赋,他辞官游历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交好,创作了《子虚赋》。汉武帝即位后,对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于是又写了《上林赋》进献,并拜为中郎将,作为使者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我国中原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之间的融合起了积极作用,并写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文风遒劲,豪迈宏放,是公认的佳作。代表司马相如最高文学成就的是他的辞赋。这些作品结构宏伟、富丽堂皇,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充分体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强盛局面,把汉代散体大赋推上了一个顶峰。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

司马迁

(前145~约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谈之子,少年时便博览群书,20岁时曾游历四方,后担任郎中职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编写体例和方法都为后世史学所尊崇和继承。它叙事的语言、塑造人物的手法,以及强烈的抒情色彩,则使它位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行列,在各方面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史记》还含有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的内容,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除了《史记》外,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是历代传颂的散文名篇。

刘义庆

(385~43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袭封为临川王。他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并与门下之士博采众书编纂而成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主要以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为记录对象,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世说新语》因此而成为我国古代记述轶闻逸事的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世的散文和小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徐州先贤传》、《典叙》、《集林》等。

王勃

(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6岁便能文,青年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先后两次罢官。27岁时前往海南看望父亲,因溺海而死。他和其他三杰一样,试图改变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因此在诗歌中偏于描写个人生活,抒发政治感慨,寄寓对豪门世族的不满,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他的名篇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等风格清新、气势雄壮,已经有着不同于六朝诗歌的气象。他的《滕王阁序》境界开阔,气势充沛,语言精美,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一篇佳作。明人集有《王子安集》。

王昌龄

(?~约758)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他早年曾漫游西北边塞,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曾出任江宁丞,晚年因事而贬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他因战乱而还乡,在离开毫州的途中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是唐代成就最高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边塞诗雄壮热烈而激越悲凉,极富艺术魅力,尤其是《出塞》一诗意境开阔,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他又是著名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善于抓住典型题材和典型情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一气呵成的构思,创造深沉混茫的意境,将七绝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在整个唐代诗坛,只有李白、杜牧几人可以和他相比。代表作有《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秋词》等。

王维

(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后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是唐玄宗开元九年进士,任大乐丞。后因事被贬济州司库参军,曾出使塞上,迁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他身陷叛军,被迫接受伪职,乱平后贬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多才多艺,能书善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代表作有《汉江临泛》、《使至塞上》等。后人辑录有《王右丞集》。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5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25岁出川远游,10年中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湖北安陆成家。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李白为了平叛而入永王幕府。后来永王叛乱,为肃宗所杀,李白也受到牵连流放夜郎。幸而途中遇赦,才得以东归,寄寓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不久病逝。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善于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语言清新俊逸、明朗自然,想象丰富,体裁自由,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他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尊称他为“诗仙”。代表作品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等,都是流芳千古的名篇。今有宋人所编《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

(712~776)字子美,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是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青年时代曾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天宝年间,他到长安应试,但仕进无门,困顿10年之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曾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他乘舟出三峡,经湖北入湖南,却因贫病交加死于湘江舟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以深刻、真实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感情深挚而沉郁,笔法曲折而波澜起伏,风格沉雄而壮丽,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被后世誉为“诗史”,他也被尊称为“诗圣”。杜甫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古典诗歌最伟大的双子星座,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望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他3岁而孤,早年曾流离困顿,三试不第。贞元年间考中进士,担任过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回朝后历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韩愈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他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明道”和“鸣不平”的创作口号,主张以文学创作反映现实、寄寓理想,并以灵活的散体文取代骈体文。他在创作中主张“文从字顺”,以《送穷文》、《原道》、《论佛骨表》为代表的大批优秀文章,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他对各种文体的创新和突破,则为新体古文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韩愈也是唐代的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境界雄奇。有时候也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很大。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唐代杰出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他是开元年间的进士,官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修建了著名的西湖白沙堤。后来官至刑部尚书,晚年居住洛阳。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道路,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歌,语言通俗清新,明白晓畅,广泛地反映了民间疾苦,因而广为流传。代表作有《新乐府》50篇和《秦中吟》10首等。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将抒情与叙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出生于长安万年(今陕西临潼),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他21岁考取进士,担任过监察御史,参加了永贞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司马,后来又被派到柳州去当刺史,四年后病逝在柳州,年仅46岁。他和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并称“韩柳”。他开创了具有真正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游记作品是我国山水散文的杰出作品。他的寓言创作摆脱了先秦寓言的初级状态,标志着我国寓言文学的完全成熟。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哲学家,他的许多文章都宣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柳宗元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和哲学发展史上都享有重要的地位。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杜牧

(3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名门望族,是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大和二年(828)中进土,任初文馆校书郎。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黄州刺史等职务,由于秉性刚直,不愿在牛李党争中苟附一党而遭到排挤。晚年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歌既善于摹写生动的景象,又善于表达丰富的情思,既有豪爽劲健的气势,又有精美典丽的语言和疏朗的神韵,形成豪爽俊逸、清丽明快的艺术特点,是晚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早雁》、《过华清宫》、《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散文如《罪言》、《战论》等,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或抨击藩镇跋扈,或感慨朝政昏暗,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议论深刻透彻,笔锋犀利遒劲,风格纵横奥衍,卓然自成一家。有《樊川集》传世。

李商隐

(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晚唐杰出的诗人。李商隐自幼丧父,后被牛党的令狐楚召为幕僚。由于他娶了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因此陷入党争的漩涡中,政治上屡受排挤,颠沛流离。晚年闲居郑州,在郁郁不得志中病逝。李商隐工诗善文,尤以近体诗和律诗的成就为高。他的诗歌语言凝重而不失流畅,古朴而不失清新,无论感时、吊古、咏物、言情,都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传达感情,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无题》、《锦瑟》等,并有《玉溪生诗》和《樊南四六甲乙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