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旅遊的目的
當我們了解到怎樣與古人同遊之後,讓我們再探討為什麼畫家那麼喜歡旅遊,又為何留下這麼多作品供後人暢遊其中。
明代大畫家董其昌(1555-1636)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畫家見多識廣,藝術創作的靈感自然會豐富起來。清代畫家石濤(1642-1705)以《搜盡奇峰打草稿》(圖1.9)為畫題,已經透露畫家曾經遍遊大江南北,搜羅各處奇山異峰來做繪畫的草圖。從畫中石濤的長篇畫論可知,當時他五十歲,正在北京遊覽,看見長城一帶的景物有感而作,這幅畫可謂概括了畫家一生遊歷看過的名山大川之精華。《搜盡奇峰打草稿》全圖氣勢磅礡,表現出大自然無窮盡的威力。畫中有險峻巨峰、煙雲飄渺、古橋山舍、萬里長城,經過一番峰回路轉,最後以無邊無際的江海結束畫面,讓觀賞者在經歷緊湊而驚心動魄的部分後,到達恬靜水邊,回味這趟收穫豐富的旅程。此外,畫家以堅實沉重的線條勾勒山石的輪廓,用濃淡不同的墨來描寫山石的紋理,並且把起伏層疊的山勢加以誇張,讓人感受到攀登這座山應該十分刺激。
我們這些現代的觀賞者或許會問:「清初的北京真的是這樣嗎?」筆者當然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不過相信大家郊遊時,面對大自然壯麗的風光,也曾經不禁讚嘆說:「如畫般美啊!」這句話是否表示大家承認繪畫比真實自然更美呢?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表達出風景美得像經過特地鋪設安排一樣,這句話也聯繫到藝術價值的問題:山水畫是經過畫家的細心剪裁、加工、安排佈局構圖而追求完美的境界。正如石濤在表現大自然之美的同時,也用「筆墨」來表現「線條之美」。中國繪畫早就講究「筆墨」線條,董其昌說過:「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大自然的多變和奧妙是人為創作遠不能及的,但從「筆墨線條之美」這個角度看,藝術品的境界是高於真實自然的境界。因此,畫家必須「行萬里路」觀察自然,去尋找創作材料。但藝術成就的高下,還要看畫家在筆墨運用所下的工夫,並且能夠把對大自然的體會流露在作品之中。
圖1.9 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
要是沒有機會出外旅遊,看看電視的旅遊節目也可讓人憧憬一番。中國山水畫中有所謂「臥遊」的觀念。唐代張彥遠(九世紀)記述南朝山水畫家宗炳(375-443)六十九歲時,因旅遊時生病敗興而返,宗炳慨嘆說:「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遊。唯當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又說:「凡所遊歷,皆圖於壁,坐臥向之。」宗炳自知年老多病,不能如年青時一樣四處遊歷。幸好從前有機會出門時,他都會把見聞繪製成畫,現在可以把這些作品掛在牆上再三欣賞,就算老病臥床,都可以遊覽於畫中山水裏。因此,世人就以「臥遊」形容在家中欣賞山水畫,把自己投入畫中去遊山玩水。宋代的郭熙(十一世紀)更認為如果士大夫忙於朝政,沒有辦法出外遊玩,也可以藉畫中山水「臥遊」一番。
根據記載,清代畫家程正揆(1604-1676)由四十六歲至七十三歲臨終前,共繪畫過多達五百幅「臥遊圖」,程正揆當然有可能如宗炳一樣「積畫防老」,但他創作「臥遊圖」卻有另一個無奈的故事。程正揆在明崇禎四年(1631)中進士,得到朝廷任命。清兵入關後,他繼續出任官員,並連連加官晉爵。程正揆說自己赴北京就職時(即1649年)便開始創作「臥遊圖」了,那是因為他感到北京的官場生活好比蠶困在繭中,沒有自由,於是畫「臥遊圖」來抒發難以排解的抑鬱。可見他是因為在北京事務繁重,又要兼顧官場交際,雖然內心嚮往大自然之美,卻又不能親臨大自然之中,便以畫山水作為真山真水的「代替品」!他曾說過在北京有「三苦」,即無山水可以遊玩,沒有畫可買來觀看,也沒有收藏家可把畫借來欣賞,所以他才畫這麼多「臥遊圖」以慰藉自己和跟他同樣遭遇的同僚。可見當時在朝廷做官的人,雖然嚮往山水勝境和田園生活,但又被局限在朝廷之內,不能親自出門遊覽,心情苦悶,因而要藉畫中山水「臥遊」。正因為能引起官場中人的共鳴和回響,程正揆才創作出數以百計的「臥遊圖」。
思考問題
為什麼在劉原起《虎丘歸棹圖》、文伯仁《秋山遊覽圖卷》、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等山水畫中,畫家把自己繪畫得這麼細小?反映了什麼樣的中國傳統思想?
參考圖書:
項退結:《中國人性格素描》(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頁43-45(香港公立圖書館索書號:535.72 1132)
不過,程正揆在五十四歲(1657)時罷官回鄉,理論上他是真正自由的了,為什麼他仍在努力繪畫「臥遊圖」?原來他退休後曾遊覽廬山、黃山、蘇州、四川和武漢等地,並經常接觸一些明代覆亡後歸隱的士大夫畫家,漸漸對自己當年向清朝投降和為清廷辦事感到後悔慚愧,於是就把這種矛盾和懊悔的心情寄託於真山真山,並把心思集中在山水畫中,要像宗炳一樣「臥遊山水」以達到忘我境界。
圖1.10 程正揆《江山臥遊圖卷》(仿原畫線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江山臥遊圖卷其二十五》(圖1.10)是程正揆四十九歲時的作品。全幅畫幾乎都是描寫山水近景,各種巉巖怪石形狀各異,攲側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整體卻錯落有致,極具節奏韻律感。程正揆這幅畫的用墨較枯乾和淡色,配合畫中的蕭瑟秋意,讓觀賞者感染到一股荒寒孤寂氣氛。
現代人旅遊無非為增廣見聞、度假,又或是散心,古人也是一樣。旅程中我們熱衷拍照、拍錄像,而古人卻是繪畫山水畫。中國繪畫的表現力,實際上已超過照片所能表達的,仿如錄像般可以把連貫的空間和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記錄下來。畫家更可把自己的主觀感受、筆墨工夫帶到作品中,讓世人欣賞畫中山水的同時,也與畫家同遊,而畫家也會向觀賞者細訴其私人感情。可以說,繪畫是旅遊的最佳紀念品!如此看來,我們旅行時除了緊記帶照相機外,更加要考慮帶同文房四寶:紙、筆、墨、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