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

一、职工薪酬的概述

(一)职工薪酬的构成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1.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

(1)计时工资,是指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计算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时工资制一般分为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和年薪制。

(2)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根据企业内部确定的计件工资单价,计算并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件工资单价是指完成单位工作量的工资标准。

(3)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以及其他经常性奖金。

(4)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是指为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以及因其他特殊原因而支付给职工的各种津贴和补偿,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包括野外工作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补贴、保健性补贴、副食品补贴和其他津贴。

(5)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照职工加班加点的时间和加班加点的工资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在某些非工作时间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它包括:第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职工病假、工伤假、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情况下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这一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第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2.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出来的专门用于职工医疗、补助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的经费。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1)职工医药费。

(2)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是指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实际支付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性补助,包括因公或非因公负伤、残废需要的生活补助。

(3)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死亡待遇。

(4)集体福利的补贴,包括对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与收入相抵后的差额的补助,以及对未设托儿所的单位的托儿费补助和发给职工的修理费等。

(5)其他福利待遇,主要是指上下班交通补贴、计划生育补助、住院伙食费等方面的福利费开支。

3.“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完全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按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的金额。

5.非货币性福利

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6.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在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未到期之前,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劳动合同而辞退员工,根据劳动合同,需要提供一笔资金作为对被辞退员工的补偿。

7.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略)

(二)职工薪酬核算的原始记录

1.考勤记录

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原始记录。

(1)考勤簿,一般按照车间、班组、科室分月填制,应由考勤人员根据职工出勤、缺勤以及迟到、早退情况进行逐日登记,月末根据考勤记录统计每个职工出勤、缺勤时间和缺勤原因,据以计算应发计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等。

(2)考勤卡,一般按照每个职工设置,每人每月一张,内容与考勤簿基本相同。上班时每个职工把考勤卡交给考勤人员记录考勤,下班时考勤员把考勤卡发还给职工。

(3)考勤钟,是一种企业进行考勤管理的计时打印装置,大多适用于工矿企业和机关。

2.产量和工时记录

产量和工时记录是反映工人或班组在出勤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耗用生产工时的原始记录。

(1)工作通知单,又称派工单或派工工票,是以每个工人或生产班组所从事的每项工作为对象开设的,用于通知工人按单内指定的任务进行工作的记录。

(2)工序进程单,也叫加工路线单,是以加工产品为对象开设的产量和工时记录。

(3)工作班产量记录,又叫工作班报告,是按生产班组开设的反映一个生产班组在一个工作班(一般为8小时)内生产产品数量和所耗工时的一种产量和工时记录。

二、职工薪酬的计算

(一)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工资。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职工计时工资的计算可采用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

1.月薪制

月薪制是指按职工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其工资的一种方法,亦称倒扣法。在月薪制下,不管当月的日历天数是多少,只要职工出满勤,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果发生缺勤,则相应扣除缺勤期间应扣的工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职工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 -缺勤日数×日标准工资×扣款比例

在以上的公式中,日标准工资是指职工每日应得的平均工资额。它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具体如下:

(1)按全年每月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365÷12),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公式如下: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采用这种方法,双休日和节假日照计工资,但职工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75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75天。公式如下: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75

采用这种方法,双休日不计算工资,那么职工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公式中的扣款比例由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例3-9】 某企业职工李某的月标准工资为3000元,5月份出勤18天,事假1天,病假5天(包括两个公休日),本月公休日共9天,病假扣款比例为20%。

(1)标准工资按30天计算:

日标准工资=3000÷30=100(元)

李某5月份应得计时工资=3000-100-5×100×20%=2800(元)

(2)日标准工资按21.75天计算:

日标准工资=3000÷21.75=137.93(元)

李某5月份应得计时工资=3000-137.93-3×137.93×20%=2779.31(元)

2.日薪制

日薪制是按职工实际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其应付工资,亦称正算法。在这种方法下,职工每月全勤工资不是固定的,随当月出勤天数的多少而有所增减。如果发生缺勤,相应加缺勤期间应得的工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职工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标准工资+病假等应得工资

仍以【例3-9】 为例:

(1)日标准工资按30天计算:

日标准工资=3000÷30=100(元)

李某5月份应得计时工资=(18+7)×100+5×100×80%=2900(元)

(2)日标准工资按21.75天计算:

日标准工资=3000÷21.75=137.93(元)

李某5月份应得计时工资=18×137.93+3×137.93×80%=2813.77(元)

以上举例说明,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不同,其计算结果也不一样。企业采用哪一种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确定以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二)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根据验收合格的产品数量计算的,如果因生产工人本人的过失导致废品(工废品),则不应计算计件工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向责任人索取赔偿;如果是因为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废品(料废品),应按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工资。

计件工资按照支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两种。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当职工从事的工作能分清每个人的经济责任时,可采用个人计件工资的方式。其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例3-10】 某厂职工王某5月份加工甲产品200个,计件单价8元,验收时发现料废品8个;加工乙零件120个,计价单价3元,验收时发现工废品10个。

王某5月份应得计件工资=200×8+(120-10)×3=1930(元)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当职工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位职工的经济责任时,可采用集体计件工资的方式。首先,计算该集体应得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将集体计件工资总额按一定标准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一般可根据各成员的计时工资比例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例3-11】 4名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一个小组,本月完成合格品240件,计件单价为20元。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240×20=4800(元)

计件工资分配率=4800÷(640+693+612+775)=1.76(元/件)

则每位工人应付计件工资的计算结果如表3-9所示。

表3-9 计件工资分配表

(三)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

加班加点工资,应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乘以加班加点天数(或小时)及国家规定的支付标准计算。计算公式为:

应付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天数×日工资×规定的支付标准

(四)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考勤记录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付病假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支付工资的百分比

(五)工资的结算

(六)“五险一金”、计提职工福利费的计算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以工资总额为基数。职工福利费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三、职工薪酬的分配

(一)工资费用的分配

工资费用核算的会计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本科目的明细科目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

为正确反映企业职工工资的结算情况,便于进行工资费用的分配,财务部门应将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工资单,进一步汇总后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

企业归集的工资费用,应按工资费用的用途和发生的车间、部门及人员进行分配。

分配方法主要是按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例3-12】 红星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6月份生产工人工资总额为200000元。其中计件工资60000元,甲、乙产品分别为35000元、25000元;计时工资共计140000元,按实际生产工时分配。该企业本月甲、乙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6400小时、3600小时。

甲、乙产品分配的工资费用如下:

工资分配率==14(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工资费用=6400×14=89600(元)

乙产品分配工资费用=3600×14=50400(元)

其他部门职工的工资费用资料及分配结果见表3-10。

表3-10 工资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分配工资费用并记入有关科目,其会计分录如下:

(二)其他职工薪酬费用的计算与分配

其他职工薪酬费用是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五险一金”的统称。其他职工薪酬费用在核算上与工资同步,一般是工资费用分配记入哪一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计提的其他职工薪酬费用亦相应记入该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需要注意的是,福利部门人员的福利费直接记入“管理费用”。

仍然使用【例3-12】 相关资料,编制计提职工福利费分配表和相应的会计分录。计提职工福利分配表如表3-11所示。

表3-11 计提职工福利费分配表

根据计提职工福利费分配表分配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并记入有关科目,其会计分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