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钢筋连接
1.钢筋连接质量控制
(1)审查钢筋连接按技术要求选用,应符合下列原则:
1)直径10mm以上钢筋的连接应优先采用焊接,尤其是闪光对焊。在不能施行闪光对焊时,可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
2)对有抗弯要求的受力钢筋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机械挤压连接。
3)一般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应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
4)超高层建筑、重要建筑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应优先采用机械挤压连接或锥螺纹套管连接。
5)有动载、要求抗疲劳性能良好的接头,应优先采用挤压连接,可以采用电渣压力焊,不得采用气压焊连接。
6)可焊性不好的受力钢筋应采用挤压连接。
7)大风、雨雪季节和严寒地区施工应该先采用挤压连接。
(2)检查钢筋连接施工应按经审查确认的钢筋连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并监控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
(3)检查受力焊接接头的位置:
1)应设在受力较小部位。
2)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3)同一根钢筋尽量少设接头,在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只允许有一个接头。
4)在上述段内,有接头的受拉钢筋面积占受拉区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不宜超过50%(非预应力筋),受压区不限。
(4)钢筋连接采用对焊时,重点监控以下内容:
1)每批钢筋对焊施工前,应在现场条件下按预选的对焊参数进行试焊,制作两组试件(每组3根),一组做拉伸试验,另一组做弯曲试验,试验合格,方可正式施焊。
2)每班作业前,还应先试焊两个接头,经外观检查合格,方可进行对焊。
3)不同直径的钢筋对焊时。二者截面面积之比不宜大于1.5。
4)冷拉钢筋先对焊后冷拉。
5)对焊前,钢筋端头应无弯曲,并应在150mm长度范围内清污、除锈。
6)对焊作业区应有防风、防雨措施。气温较低时,应调整对焊工艺和参数,焊后应立即以合适的保温材料对接头热影响区进行保温,防止接头骤冷脆裂。
7)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接头的处理质量,如发现缺陷(裂纹、氧化、烧伤、钢筋轴线位移或弯折超差等),应监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钢筋连接采用电弧焊时,重点监控以下内容:
1)电弧焊施工前,应在现场条件下,按预先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进行试焊,制作一组(3根)试件做拉伸试验,试验合格,方可正式施焊。
2)帮条焊和搭接焊均应尽量采用双面焊。帮条的长度与规格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3)帮条焊和搭接焊缝厚度与宽度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4)冷拉钢筋应先电弧焊后冷拉。
5)焊接前,钢筋端头焊接部分应无弯曲,并应清污、除锈。
6)坡口焊前的坡口加工等准备工作和坡口焊工艺均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7)预制构件的连接采用电弧焊时,应先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必要时有两名焊工对称施焊,以减少变形。
8)电弧焊低温焊接措施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9)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随时检查焊缝外观质量,如发现缺陷(有较大凹陷或焊瘤、裂纹、未焊透、咬边过深、表面烧伤、钢筋轴线弯折或偏移超差等),应监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6)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时,重点监控以下内容:
1)电渣压力焊施工前,应在现场条件下按预选的工艺参数进行试焊,制作一组(3根)试件做拉伸试验,试验合格,方可正式施焊。
2)每班作业前,还应先试焊两个接头,经外观检查合格,方可进行焊接。
3)电渣压力焊前,钢筋端头应无弯曲,并应对端头焊接区作彻底的除锈处理。
4)焊剂的选择与使用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有关规定。
5)雨雪天不得施焊,负温(-5℃左右)下焊接应调整工艺参数,并应防风。
6)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如发现缺陷(焊色不匀、咬边、烧伤、气孔、偏心、弯折等),应督促及时采用措施加以解决。
钢筋连接
2.钢筋连接质量检验
(1)主控项目。
1)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接头试件应从工程实体中截取。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3)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螺纹接头应检验拧紧扭矩值,挤压接头应量测压痕直径,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相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采用专用扭力扳手或专用量规检查。
(2)一般项目。
1)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应进行钢筋搭接。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受拉接头,不宜大于50%;受压接头,可不受限制。
②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当采用机械连接时,不应超过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4)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接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接头的横向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②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超过25%:基础筏板,不宜超过50%。
b.柱类构件,不宜超过50%。
c.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5)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1/4。
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钢筋连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已焊钢筋表面局部有削弱质量隐患。防治措施如下:
1)严格操作,避免带电的焊条、焊把与钢筋非焊接部位接触,引起电弧烧伤钢筋。
2)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紧固。
3)HRB335级、HRB400级钢筋有烧伤缺陷时,应予以铲除磨平,视情况补焊加固,然后进行回火处理。
(2)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防治措施如下:
1)选择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
2)缩短焊接时间。
3)对已经产生咬边部位,清渣后应进行补焊。
(3)钢筋焊接区,上下电极与钢筋表面接触处均有烧伤,焊点周界熔化钢液外溢过大。防治措施如下:
1)严格执行班前试验,正确优选焊接参数,进行试焊样品质量自检。
2)电压的变化直接影响焊点强度。一般情况下,电压降低15%,焊点强度可降低20%;电压降低20%,焊点强度可降低40%。因此,要随时注意电压的变化,电压降低或升高应控制在5%的范围内。
3)降低变压器级数,缩短通电时间。
(4)焊接头两端轴线偏移大于0.15d(d为较小钢筋直径),或超过4mm,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防治措施如下:
1)焊接前检查夹具质量,分析有无产生偏心和弯折的可能。
2)确认夹紧钢筋后再实行焊接。
3)焊接完成,待接头红色消失后,再卸下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4)对弯折角大于4°的可以加热后校正;对于偏心大于0.15d(d为较小钢筋直径),或超过4mm的要割掉重焊。
钢筋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