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应用语言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2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分布

从1.3.1的表1-3和图1-2可以看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人才基础和学术基础形成了它以汉语本体研究为中心的研究领域分布。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各类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将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目前已经形成的各个研究领域归纳如表1-4。

表1-3 第一至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研究兴趣分布表(单位:篇)由于每一届论文集的分类体例不一致,表1-3的分类分别根据论文集和文章讨论的实际内容加以调整。

图1-2 汉语本体研究兴趣与其他研究兴趣对比图

表1-4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一览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其他人才不断步入这个学科,使它的人才基础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随着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繁荣发展,这个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对诸多理论的借鉴也不断走向多元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研究领域。尽管如此,从上表还是不难看到,在各类研究中,“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堪称阵容整齐。

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众多研究领域中,对汉语本体的研究最先形成,相对于其他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成熟许多。它与从第一语言角度进行的汉语本体研究在方法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在研究焦点上又有自己的特点。与之相关,较为成熟的是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它是前一领域在实际教学领域里的延伸。这个研究领域可以从研究角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方法,另一部分是关于语言要素的训练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习得研究也逐步展开,吸收了心理学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也借鉴了不少其他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开始形成汉语第二语言的学习与习得研究的特色。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的研究最早起步于汉语跟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研究,这跟当时的语言学习观有关,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问题在于目的语跟学习者母语的异同。随着研究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乃是导致第二语言学习障碍的更重要的因素。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根据研究兴趣的不同分为两部分: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它们同时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

文字本不属于语言,但是由于汉字这种特殊的记录语言的符号给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和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有关汉字的教与学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大量的研究者,使得对汉字教学的研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是语言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流程,半个多世纪以来,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在教材编写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教学大纲的研制也有了二十多年的经验,不过“课程设置”相对薄弱,所以整个流程尚未达到成熟通畅的状态。

第二语言的汉语水平与能力的测试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考试制度,即“汉语水平考试(HSK)”。与之相应,汉语水平测试的辅导教材和课程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这里说的“多媒体与网络汉语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汉语教学。这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各个研究领域中较晚开始发展,但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研究领域,特别是网络汉语教学,它的发展使大多数远居海外的学习者与中国国内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师直接交流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