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内地西藏班的开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西藏内地办学作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一项特别举措,对加速西藏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流与民族团结、保障国家稳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984年,国家做出“在内地省市办学,帮助西藏培养人才”的重大决策,从1985年起,每年招收1300名西藏少数民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16个省市的西藏班学习,内地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开始正式运作。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发展完善,内地西藏班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齐全,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已经向西藏培养输送了各级各类建设人才2万余名,这些人才在西藏基层部门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政权建设的中坚力量。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纲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这一方面说明过去内地办学的探索是成功的,内地办学作为我国民族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将长期坚持;另一方面也对内地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地班如何迎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成为内地班面临的大问题。
为进一步总结西藏内地办学的历史经验及其特殊的办学规律,研究探索提高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方法路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设立了“内地西藏班教学模式与成效调查研究”的课题,本书就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是对内地西藏班教学总体情况、教学模式与成效的整体把握,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概念与方法;然后通过梳理内地西藏班特别是教学方面的发展历程分析内地西藏班教学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呈现内地西藏班教学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在对内地西藏班教学情况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探讨内地西藏班的教学模式类型与特点,并对内地西藏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整体思路;反思了内地西藏班教学效果评价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第二部分“教学成效专题研究”是对“总论”部分的进一步展开,学生的学校适应、人际关系及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因素可以间接地了解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考察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内地西藏班的教学效果。第三部分“学科教学专题研究”以汉语文学科中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和作文为例来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期望在学科教学上探索出适合内地西藏班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微观教学模式,阅读与作文也是影响内地西藏班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
课题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组成员集体努力的结晶。在调研过程中,本课题受到了北京西藏中学、济南西藏中学、山东泰安一中、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等校师生的全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是这些学校的主管领导对课题的贡献很大,很多研究的思路和观点都是在与他们多次交流与讨论中形成的。
由于课题组成员对内地西藏班教学规律的认识尚不够充分,尤其是对西藏学生的心理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的研究必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课题组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