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文学科特色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国务院下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三部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这两个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战略需要在高校领域提出的重大决策,为今后33年高校的发展确立了宏伟的目标,规划了到2020年、2030年和到21世纪中叶三个阶段的建设步骤和各项具体任务。广大师生为此心情振奋,同时也深感任务光荣而艰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同样承担着重要任务。近20年来党和国家一再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根据国家发展全局而提出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就是要求各级领导丝毫不能忽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自然科学的成就能够发展生产力,提高尖端技术,作用比较直接、明显;人文社会科学则要解决社会前进方向、提高人的素质、把握发展全局的问题,看似不明显,但其实作用同样重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高度智慧,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重大决策和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和积极参加,有的外国朋友称这是“神来之笔”,这个“神来”就是从总结人文社会科学的智慧而来的。
中央文件一再强调“办出特色”,“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是根据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而概括出来的,含义深长。我想,抓住特色、发展特色,办好一批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就是把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有特色的学科不可能凭空而来,它必须经过长期积累,具备发展、竞争的基础,应当从研究方向、团队力量、学术成果、研究水平、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等项做综合的考察、评估,筛选出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提升、强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有陈垣老校长这样的大家公认的学术前辈,继之有白寿彝、赵光贤、何兹全、钟敬文、启功、陆宗达、朱智贤、黄济、陶大镛等多位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又有后起的为数更多的在历史、中文、教育、心理等学科中做出杰出成绩的学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科才达到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我们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基础,也是今天抓住大好时机实现进一步发展所应当十分珍惜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西古史比较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为数甚多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屡屡获得同行专家好评。当前,我们面临着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繁重任务,而历史学科恰恰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和创新性发展。他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永久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又说:“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1日)按我的理解,中华民族的特质和基本文化基因,有两项最为突出:一是广泛包容,一是变革求新。《尚书》上说,“协和万邦”。《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司马迁著《史记》,把当时中国人所能知晓的整个“天下”的历史都纳入自己的视野,还写了长篇的《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凿空”、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到了近代,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发愤撰成《海国图志》,虽然当时清朝国势陵夷,西方列强刚刚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但魏源以极大的气魄,尽其所能地搜集史料,全面记载五大洲的地理、历史、物产、风俗等,编纂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时东方各国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文献,这正是广泛包容、变革求新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当时条件下的产物。还有,梁启超于1919年写《欧游心影录》,记载了他考察“一战”刚刚结束的欧洲大陆的认识,他在全书结尾提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说“拿西洋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再一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堪称眼光远大,意义深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30多年来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发展,都与自觉发扬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对今天面临的“创造性阐释、创造性发展”和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就拥有厚重的基础和充分的信心。举一个最明显的例证。白寿彝先生用“新综合体”来编纂《中国通史》,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传统的纪传体史书实行改造和再创造,这一点容易理解;而同时,又大量采用了晚清以后由西方传入的章节体写法,将章节体完全糅合到“新综合体”之中,并且,其序说部分是吸收近现代西方大型历史著作以大量篇幅论述基本文献、考古资料、今人研究成果的写法。就是说,“新综合体”的成功,是由于兼采中外历史著作编纂方法之长,所以同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基因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发展。在当前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历史学科大有可为,完全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科特色。我们首先要认真做好总结和规划。总结这些年来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更好地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就是找到进一步提升的关键之点,开拓更多的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强化学科特色,尤其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扶持,如文件上所讲的“精准支持”。让我们群策群力,为把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