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云南富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本、也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国内外长期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更是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消费比重超过投资比重,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外贸增速降低后内需比重相应上升,劳动力总量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生产率提升和创新驱动。与这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相适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一是要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及技术、产权、资本、人力资源、土地等要素市场,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二是要完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三是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我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时间并不长,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健全,很不成熟,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做到: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水平;完善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壁垒,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地区、各部门自由有序流动,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健全市场规则,激励市场主体在技术、产品、管理、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并获得创新红利,优胜劣汰。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忽视其固有的缺陷,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等于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更不等于放任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市场配置资源应当在科学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自发调节的弊端可能造成的危害。何自力:《如何认识西方“大市场小政府”的市场经济模式》, 《红旗文稿》2014年第22期。

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富宁县在“十二五”发展时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再进行不当干预,重点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优势资源开发促进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健全粮食、甘蔗、水产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第二,加快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产品、技术、产权、资本、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等各类市场,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限期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诚信褒扬、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富宁。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

第三,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富宁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后台服务机构,支持民间资本积极探索设立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和组织。抓住云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优化县政府金融办职能,规范完善现有城投、铁投等投融资平台,深化“三权三证”、渔业产权融资抵押,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加大金融对重点项目、“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园区、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一是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相对集中统一监管。二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集体与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规定,清理各种限制性措施以及损害公平竞争的规定。

围绕以上四方面的工作,富宁县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培育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和产权、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积极完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十二五”期间,富宁县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市场价格低迷等考验,努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鸿浩罗非鱼加工厂、大山木业林板一体化生产线、永鑫糖业原料蔗生产线技改项目顺利投产,稳步推进金泰得血塞通生产线技改、普阳煤矿五期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家,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消费服务行业持续活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3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34.8%,增长11.4%,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税收达1.4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3.5%。新增农村惠农支付服务网点60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8亿元、增长22.3%,实际交易面积达6.8万平方米、增长71.2%,交易金额2.3亿元、增长1.5倍。汽车、通讯、家电等消费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邮政、道路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持续活跃。休闲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第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经济发展中也暴露了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性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缓慢,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建设投资与用地、融资、环保等发展因素制约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仍需进一步破解。三是仍需进一步认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妖魔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正当地位和作用是西方“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的最大弊端,西方经济发展出现的严重问题,都与这个弊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强调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不是要弱化市场的作用,更不是要用政府替代市场,而是要让政府帮助市场更好地发挥决定作用,让政府做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何自力:《如何认识西方“大市场小政府”的市场经济模式》, 《红旗文稿》2014年第22期。

二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富宁县深入推进地方财税预算改革,继续抓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财政公开制度,优化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规范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支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提高国有资产收益。抓住云南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积极开展沿边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培育金融实体,发展金融服务网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完善县与镇区财政体制,合理确定事权与财权,合理安排财政收入分配,保证镇区财政健康运行。加快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全面编制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政府性债务预算,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现财政预算、决算的透明、精细管理要求。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用市场配置资源、用竞争选择项目的创新投入机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专项绩效管理和综合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实行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逐步推行行政经费决算公开和重大财政专项支出公开。探索财政性存款管理机制,确保财政性存款收益最大化。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审批程序,机关事业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镇区举债,由县统一审批;严控举债规模和债务成本,根据项目性质和资金需求,合理合规选择融资方式,严控债务风险。加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强化经营者业绩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定期开展审计监督,限期实施决算审计。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分类管,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引入政府采购公开竞争机制,探索以承包、委托、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保障协调机制,加强社会综合治税。

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提升财税保障能力。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富宁县加快健全完善责任清晰、结构合理、管理严格的财税体制:一是深入推进预算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二是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三是理顺政府间事权,努力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四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出台政府投资办法;五是规范政府融资方式和举债行为,建立财政部门统一归口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和权责明确的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

三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扩大市场配置国有土地的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严格落实《富宁县土地一级市场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土地一级市场开发管理,健全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完善土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抓好土地督查,立案查办“违法买卖土地、违法建设”案件179起,依法拆除违法建筑17户2861平方米,依法关闭拆除黏土砖厂10家,关停违法违规开采的矿山企业12家。制定出台《富宁县土地一级市场开发管理暂行办法》,逐步规范土地一级市场开发管理。完成高速公路出入口市政绿化、迎宾路改造、马市街道路修复、新华中心学校片区路面硬化、人行天桥修建,以及县城路灯节能改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市政设施建设。老城区改造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国际公馆、钻石大厦、香樟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投资3786万元,集中开展普厅河城区段及周边支流河道清淤、护栏改造和那马河者桑段河道治理工作。

根据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富宁县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健康。但一些乡镇也出现了个别侵农、夺农现象。比如“以租代征”搞商业开发、土地流转乱摊派指标、农民利益诉求“被代表”、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低价租赁农户承包地等问题。总体来说,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严守政府权力的边界、农民权益的边界、规模经营的边界和资本下乡的边界,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把土地承包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建立规范的登记制度,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及住房、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探索、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交易制度,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围绕全县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开展创新行动计划。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对油茶、甘蔗、畜牧、渔业等产业的科技开发力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加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结合该县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广泛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建立符合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研发中心,重点要建设好金泰得三七药物、八角、油茶研发中心,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养优秀科技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经济实体与县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建立多元化的研究开发机构,支持县内企业到发达地区进行合作与研究开发。加强科普工作,贯彻落实《科学素质计划》,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大力抓好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三农”大发展

农村是中国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蓄水池。“三农”问题是中国的“三弱”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中国最艰巨、最复杂、最需要大胆探索和突破的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已经连续10年下发了聚焦“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安排,虽然我们正处于“政策红利”时代的尾声,但政策的有效性仍然存在,并且还存在政策叠加的现实和预期。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无论从保障供给看还是从扩大内需看,无论从经济总量看还是从人均收入增长看,无论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五位一体布局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中国成立后,富宁先后经历了抗法援越、抗美援越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多次作战,特别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富宁县作为对越作战的主战场之一,全县各族群众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把所有精力、原始积累、粮食物资等全部投入到支前作战上,为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田蓬镇沙仁寨“87个人78条腿”成为富宁边境各族人民遭受战争创伤的真实写照。由于富宁长期参战,特别是1979年至1989年中越关系非正常化期间,全县人民全力支前参战,这一时期正是内地狠抓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而战争使富宁错过了一次次发展的黄金机遇,直到1994年富宁才被国家批准为开放县,正式开始战后恢复建设和发展经济,但由于战争影响的程度深、遗留问题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收入低,群众增收困难、生活贫困、发展能力弱,导致富宁县与内地各县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农村仍然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农业仍然是弱质的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的群体。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尽管农业生产上有一些比较优势,但“三农”问题仍然突出,集中表现在“五个不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不高;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仍然不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对“三农”的带动效应仍然不高。因此,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滞后,统筹城乡发展最大障碍仍然是农村落后,建设美丽乡村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农民增收。

为此,富宁县委、县政府把“三农”发展大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组及时开展工作,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全县“三农”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找准差距,进一步明确全县2013—2020年“三农”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建设任务,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和工作措施,创新“三农”工作措施和发展模式,为最终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一,巩固发展基础农业。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粮食种植面积65万亩以上、总产量15万吨以上,发展蔬菜4.7万亩,水果4.5万亩,出栏肉牛12.8万头,出栏生猪61.7万头,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稳定现有甘蔗种植面积,新植、翻种5万亩以上;抓好油茶、八角管护抚育,稳步推进新植扩面工作;加快建设睦伦特色农业园,探索发展石斛等中药材产业及林下经济;罗非鱼养殖产量3万吨以上。发展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以上,加快推进“三权三证”、渔业产权等融资抵押工作。

第三,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田蓬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木央、田蓬“兴地睦边”土地整治项目,新建、维护“五小水利”工程4800件(次)。完成洞波普峨、木央那滚等6个“美丽乡村”项目、8个行政村整村推进、5个深度贫困村、4个异地搬迁安置、5个产业扶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山瑶安置点建设。

第四,全面优化农业特色产业结构与布局,以甘蔗、油茶、八角、速生丰产林、罗非鱼养殖和畜牧业为主导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励机制,新扶持了一批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合作社,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稳步推进,为激活金融服务“三农”奠定基础。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加大,农村道路、水利、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第五,创新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一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探索抵押、担保、租赁、入股、流转和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等改革,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逐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第六,健全完善“三农”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以多渠道投入、综合考核、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管理等为主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把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继续抓好八大工程的建设。完善党员干部驻村担任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三农”发展大规划组织实施工作挂钩联系等制度。整合乡(镇、街道)各类便民服务机构,建立新型村(社)区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富宁要强,农业必须强;富宁要美,农村必须美;富宁要富,农民必须富。把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鼓励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发展农业庄园,推进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继续扶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和农产品营销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流转、抵押、担保机制,盘活农村土地和农民资产,实现农村资产增值增效。

2014年,陈锡文在第二届隆平论坛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农业整体形势逐年趋好,但当前我们至少面临着六大方面的挑战和压力,第一大压力就是面临着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压力;第二大压力就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挑战;第三大压力就是中国是WTO成员国的挑战;第四大压力就是农业的生态环境系统已经难以承受当前这种生产方式的压力;第五大压力就是农业科技的实力不强;第六大压力就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要面对压力,迎难而上,在“十二五”的收关之年和“十三五”时期实现“三农”大发展,在发展中还要全面深化和细化各方面的改革。

六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沿边开放新格局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立足富宁沿边区位优势,把握国家扩大沿边开放、稳定发展周边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一是创新沿边开发开放机制,加快田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富宁综合保税区;二是加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外经、外贸、外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探索跨省合作与开发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进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建设。

推进全方位大开放。依托云南东大门的区位优势,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推动云桂铁路、富宁港、富田口岸公路、国道323线提级改造、富那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和平台,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强与周边地区在经济、文化、旅游、人才、技术、金融等方面合作和交流,实现双边或多边互利共赢。全面启动和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文山区域规划》,强化与省内其他州(市)以及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州(市)的合作协作,形成稳定长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落实相关政策,全力实施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等方面先行试验。鼓励商业银行在口岸设立服务网点,布设ATM、POS机具等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跨境贸易及投资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采取中越双方金融机构互开本币账户,畅通跨境人民币清算通道,为边贸企业和个人提供准确、高效和安全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服务。提升边境口岸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口岸地区货币兑换点建设,鼓励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服务。

培育开发开放创新试验区。加快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区建设,把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全国跨省经济合作示范区、全国水电铝和铝深加工示范区。推进田蓬口岸申报国际级口岸工作,积极争取设立富宁港综合保税区。以合作园区、工业园区、边境口岸为有效载体,加强对沿海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吸纳,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形成特色产业聚集、物流要素集约的通道经济。积极探索富宁八宝州内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跨县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创新边境管控和边境劳务合作新模式。推进边境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管理,建设智能边境线,边管部门形成合力,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实施“一站式”通关模式,探索沿边口岸、边境城镇、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互市贸易、旅游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规范边境通道、便道管理,推进“路长制”建设新模式。探索边境流动人口服务和劳务合作新模式,制定沿边地区劳务管理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沿边地区建立开放劳动力市场,实现边境地区劳务双向流动先行先试。

“十二五”期间,富宁县配合抓好“一港一铁一线一路”的项目建设,加大县域经济干线、县乡公路、路网断头连接公路等项目规划储备力度,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大格局,开放型经济进入新局面。

园区建设和边贸经济取得新成效。超前谋划,积极主动,全力争取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园区落户板仑乡,完成园区意向性选址、设立筹备机构、制定方案等相关前期工作。富宁边境贸易加工园区总体规划修编、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控制性详规及各专项报告通过省级审批备案,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控制性详规、环评报告通过州级审批,头塘物流加工区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9公里供水管网架设,1.88公里入园道路路基铺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征地工作。完成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0.8公里入园道路扩建,启动建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田蓬口岸联检楼、查验仓库及货场综合楼改造、出入境通道路面硬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启动“一关两检”生活用房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2家,完成园区工业总产值10亿元,增长1.8倍。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5.3亿元,增长17%。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主动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富宁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增强对周边地区产业和要素的吸引和集聚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在农副产品加工、矿业联动、制造业等行业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积极占领在专业市场、物流、研发设计、人才、发展平台等环节的制高点,加快打造优势行业、优势环节的区域性中心,力争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重点加强与省内、广西以及越南等的对外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昆交会、珠洽会、南博会、中越国际商贸旅游展洽会等大型商贸展洽活动,增进与周边地区友谊合作,使富宁在区域化中谋求更大发展。一是主动融入第三亚欧大陆桥和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二是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作为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优势和作用,率先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有选择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动接纳泛珠三角经济区特别是粤、浙、沪等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产业的辐射,加强与广西周边县市的经贸合作和资源开发。三是加快融入东盟经济实体步伐。积极发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和区域合作分工,构建商品贸易、投资合作、高层论坛、旅游服务和文化交流平台,为东盟和其他地区的企业走进富宁架起桥梁。四是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富宁县紧邻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重视并主动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合作,拓展富宁县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领域。五是主动融入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机遇,尽快促成百色水利枢纽过船设施建设,使富宁港成为“黄金水道”西江经济带发挥重要作用的港口之一,在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的热潮中有所作为,推动富宁县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激励机制,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积极引导资金投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鼓励资金集聚工业园区,投向生物资源加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建材加工、新能源开发、化工产业、轻工制造业重点领域。确立重点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的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形成多元化。积极实施“招商选资”策略,从单纯引进外资的数量规模向质量规模和产业链构筑、培育转变,着重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强、财政贡献大、环境污染小的大项目。2014年完成招商引资34.3亿元,增长22.9%。

扎实抓好对外贸易。按照规划切实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田蓬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族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推进口岸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引导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吸引外资融入县域经济发展。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出口产业,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在抓好口岸货物贸易、互市贸易等传统贸易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口岸物流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发展,提升口岸承载能力项目支撑,打牢口岸发展基础。加强与越方的会谈、会晤、联系、沟通和合作,本着与邻为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切实推动双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双边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2015年,富宁县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州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