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
任雅仙更新时间:2020-11-30 10:23:2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立足于中国大力推进融媒体发展、提高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对网络舆论的界定、网络格局的变迁、网络主体及其心理、网络舆论的载体等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对十年来媒介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网络舆论的不同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在总结当前中国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应对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基础上,探索了一系列对策研究,重点提出了“网上网下互动仪式链”的应对模式。本书既可以作为党政部门舆论应对与舆论管理的参考,也适用于高等院校从事新闻传播、网络舆论研究的学者及媒体从业者。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应对思考
-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应对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中国政府对网络舆论的认知及应对现状
- 第六章 融媒体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应对与治理思考
- 第四节 网络舆论本体:戾气不满——焦虑担忧——自嘲自娱
- 第三节 网络舆论客体:公共——民生——多元与自我
- 第二节 网络舆论主体:新意见阶层——意见领袖多元化——意见领袖颓势骤现——网络新生代
- 第一节 呈现势头:兴盛——暴涨——下降——平稳
任雅仙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简史(英文版)
本书结合了中国古代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两个维度,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的文化交流为主线,讲述中国历史变迁、中外文明互鉴与融汇,揭示中国在跨文明的互动、互融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2.4万字 - 会员
跨文化研究(2019年第2辑/总第7辑)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4.3万字 - 会员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
冬奥会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2019~2020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本书探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建构与传播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重点讨论建构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传播的要旨,讨论影响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的国际、国内语境变更,研究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范式变化,讨论这些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的多元传播,以此为北京国际形象与话语体系的传播提文化10.5万字 - 会员
陆海丝路与文化交流
陆海丝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及交流的大动脉。就其交往空间看,陆上横跨朝鲜半岛至里海、小亚细亚,海上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广大水域,而陆海之间也丝缕相连,互动共生。就其往来人群看,既有迁徙流散的突厥、九姓胡等诸多部族,也有商人、传教士、移民等各色群体。就其交流内容看,文化、经济及政治等领域无不涉及,而文化交流尤其丰富复杂,色彩纷呈。文化21.4万字 - 会员
波斯考古与艺术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波斯访古”以作者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讨论两大文明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种、冶金工艺、玻璃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化交流;下篇“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交流”,从文献记载、交通地理、重要人物、出土文物等角度出发,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文化12.7万字 - 会员
文献·文学·文化:中日古典学交流与融通工作坊论集(第一卷)
本书收录了《竹添井井成书略窥》《早稻田大学藏五山版底本考》《何为文学遗产:就平安初期文学对中国古典籍之继承与私有化论》《对唐太宗时期文本的运用》《隋唐典籍之东传与日本古典籍对隋唐文学研究之价值》等文章。文化34.3万字 - 会员
中外文化交流与港澳史探赜
本论文集收录著者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与港澳史的学术论文多篇。分上下两编,上编探讨明清以来天主教与近代以来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播的一些问题,包括著名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传记及其著作《几何原本》的传承、“西来孔子”——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艾儒略及其著作、明清时期《圣经》故事插图版画、西洋钟表的传入、广州华人浸信自立教会的发展、浸信会与广州东山口地区的开发等。下编研究明清时期澳门城市发展与中国戏曲、西洋戏剧活动文化20.4万字 - 会员
跨文化研究(2019第1辑/总第6辑)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2.6万字 - 会员
“中学西传”在英国的回应:以16—18世纪“中国著述”为中心
中西交流史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有“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研究方向。本书对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梳理,从书籍史、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英国学人对此或赞扬或贬斥的回应之势,考量16—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英国的历程,进而探讨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和作用。以古鉴今,对当下中英两国文化交往仍具借鉴意义。文化1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