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9 12:08:48
封面
版权信息
献词
序言一 我们与共和国共成长共奋斗
序言二 实干兴邦的一代清华人
序言三 理想信念 矢志不移 ——在纪念清华园解放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无悔年华:解放战争时期清华校友足迹上卷
一 攻坚克难 建树功勋
不辞夕阳铸“神威” ——记超级计算机专家金怡濂
郑哲敏院士:爆炸力学家的家国情怀
焊点棠木 行者无疆 ——记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
毕生心血献科教 ——追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
悼念刘金铎学长
用生命,书写一曲“强军之光”的赞歌 ——追忆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院士
万哲先:人生几何 情系代数
大气科学与遥感技术学家赵柏林
陪同国家领导人视察长江
二 两弹一星 国之重器
周光召:“十万分之一”的科学元勋
黄祖洽:核武大家 筑梦杏坛
我与清华工程物理专业的情缘
“两弹”功臣胡仁宇
泪飞化作倾盆雨 ——深切缅怀哥哥李绪鄂
淡泊名利 笑对人生 ——回忆父亲徐乃明
参加我国早期核武器研制的片段回忆
履行谦逊 志在蓝天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
将军校友谢希仁
何祚庥对氢弹理论和层子模型研究的贡献
周文盛:为研制新型雷达不断创新突破
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李德平
叶铭汉:用“大机器”探索“小宇宙”
从事核事业60年
我的科研生涯
我的爷爷王凯
三 上天下海 奠基元勋
我的抗美援朝纪实
对海军航空兵创建工作的回忆
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航空工业 ——参与苏联援建我国航空工业谈判纪实
改装7M亲历记
陆建勋院士:弄潮逐浪七十载唯愿祖国海疆平
程不时:给雄鹰插上“中国翅膀”
航空工业金奖得主、铸造领域的育人大师周尧和院士
纯粹不凡 脚踏实地 ——记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老教授黄敦
杨士莪:倾听大海的声音
献身人民海军
四 自强不息 行业精英(上) ——经济战线
潘际銮: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
多舛人生 一力担当 ——访中国铁路栓焊钢梁奠基人潘际炎
方秦汉:钢锁苍龙 霸贯九州
周干峙:规划春秋
邱大洪:在科研与工程实践中勇于创新
桥梁专家程庆国院士
常印佛院士:野外走出的地质学家
裴荣富:踏遍青山矿业新
永远怀念宣祥鎏学长
电子物理学家吴全德
梁应辰:他把骨灰撒进海河波涛
王众托院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化作滴水汇江河 ——追记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谷兆祺
李道增:徜徉在剧场时空的行者
龙驭球院士:有限元法研究的峥嵘岁月
怀念班长梁新国学长
我搞汽车的一生
陈秉良:刚毅坚卓写春秋
从气象学员到水文气象预报开拓者 ——章淹教授访谈录
科学攀登55年历程回忆
我在坦克工业中的经历
钢铁夫妻——庄沂、银重华
四 自强不息 行业精英(下) ——理论、文化战线
龚育之:追求科学 追求革命
英若诚的传奇人生
齐怀远 第一张“中国面孔”
张祖道:中国纪实摄影的先行者
往复的哲匠之路
茅沅与《瑶族舞曲》
清华校训砥砺我前行
万里云山如画 千秋笔墨惊天 ——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柏生
为祖国健康工作62年
深感清华雨露情
六十多年来的学习与写作
李琮:世界经济的50年探索
五 鞠躬尽瘁 为民造福
心系人民 勤政务实 ——记彭珮云为民奋斗的一生
人民公仆李锡铭
我走过的人生路
严厉的老师 慈祥的医者 ——缅怀卢世璧院士
谢毓元:本然化成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专家何大中
中国石油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金钟超
九旬院士林皋:“还要向更高峰迈进”
我与城市规划工作结缘一生
怀念老领导陈天戈
风雨人生的足迹
艾知生:献给清华和广电事业的一生
回忆六十年前参加农垦工作
我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水法》的制定
难忘“清华人”这个称号
我为祖国健康工作60年
肖秧:承父志守定初心五十载为国为民
厚德载物 余香人间 ——怀念我的老伴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