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激活世界贸易增长之路径

如果说厘清全球经济穿越谷底的底层逻辑是第一步,那么警惕世界经济逆向而行则是第二步,最为关键的第三步是预判全球经济贸易重构的路径和趋势。即在洞察底层逻辑的基础上警惕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把握未来大概率发生的时代机缘。放眼未来,重新激活世界贸易增长的关键路径有二。

一条是经过一场大的战乱,重新确立世界老大,由新老大制定碾压式的规则。2024年以来,各国政要关于警惕“三战”的呼声日益紧迫。这并非毫无依据。一来,一些国家从和平较量向武装决斗转变,更看重“武力至上”。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截至2024年6月11日,全球正在交战的冲突56场,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纪录。二来,联合国仅起到“表态俱乐部”“互怼沙龙”的作用,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被严重破坏,国际秩序紊乱无常。面对当前全球性的严峻形势,和平谈判似乎无力回天。多国矛盾长久堆积逢时而爆,另走“快刀斩乱麻”的道路,通过军事手段推动裂变。这条路时间短,但代价毫无疑问是惨痛的。在此过程中,中国有大量机遇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优势,提升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如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经历证明了战争的赢家通常是有着最庞大生产能力的国家,还塑造了战后的世界秩序。不过,所谓“三战”实则充满了矛盾与混乱,看似一触即发,但又整体爆发不起来,更多呈现局部区域战争现象。典型如中东战争相关各方,一边气势汹汹、欲罢不能,另一边又如同强弩之末,力不从心,陷入持久战和消耗战。这既表现在以色列等中东本土国家,也表现在强力介入中东的俄美欧等域外大国或集团。

另一条是在多极世界的对冲下,全球化、国际化逐渐达到均衡状态,由此新世贸游戏规则诞生。当下,逆全球化大潮已至,多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世界向多极化格局演变。许多国家已经对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失去兴趣,对贸易限制的胃口似乎永不满足,关税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限制激增。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近3000项贸易限制措施,约为2015年的5倍。2024年8月7日,WTO发布了新一期贸易监测报告,报告显示:WTO成员出台的贸易救济措施数量达205项(172项启动措施和33项终止措施),占记录在案的所有商品贸易相关措施的43.3%;受进口限制措施影响的贸易额及占比仍在稳步增长,2024年受影响的贸易额估计为22720亿美元,占全球进口总额的9.7%。经济区块化下,竞争与博弈成为主线,多极化支付体系冲击现有的货币系统;地缘阵营化下,供应链或长期“打结”,自上而下的转型阵痛将会持续。

虽然多极世界盘根错节、相互制约、相互碰撞的复杂度将更高,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化充满弹性,只有反复摩擦、蒙受损失、认清现实后,方能坐下来集体协商,找到均衡点。届时,合伙制、组团制将主宰游戏规则,共同治理全球,而非单一国家称霸全球。合纵连横之中,中国凭借足够大的体量、超越自我利益的合作共赢胸襟,必将显山露水,为全球有序运行作出独特贡献。只不过,这条路虽代价小,但时间长。上一轮全球化如果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算起,持续了30年的时间。后全球化调整恐怕会持续相同的时间,甚至更长。

现实是,由于美国联合盟友不断对中国围追堵截,“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再加上中国军事、金融、科技、文化等综合能力还欠缺火候,至少目前既看不出中国在大战乱中衰败,也难看出其成为新的世界老大。毕竟,中国处于深度全球化状态,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全球化推进,因而可以说中国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外部。但辩证地看,在全球经济文明、经济结构大切换之际,外部压力也给中国带来谋篇布局的机遇期。换言之,变局时代,常态意义上的政策应对已远远不够,非常之时需非常之举。面对重振世贸两条路,中国将走出因势利导的第三条道路,即利用全球格局转变机遇,既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又加速站上世界舞台中央。

从经济视角看,中国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展外向经济,进行外贸结构优化,继续深化共商共建的区域化国际贸易,从而率先牵头世界各国共同重构产业链,引领全球经贸新规则的制定。从战争视角看,中国将在动荡变革中保持战略定力。总之,中国捷足先登,美国因先把国际间合作框架撕得粉碎,再建起来必将缓慢曲折,届时恐将再次弄巧成拙地推动中国牵头的“共同体”纵横驰骋于新的全球化。当然,借势外部并不意味着要忽略内部,好在这方面中国尚有巨大运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