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能力越大脾气越大
什么是人性?孙悟空的成长就是告诉什么人性,在孙悟空还没有实力的时候,其与祖师有过这样对话,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
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说白了,没有实力的时候,别人对你做什么,你都不能做出回应。但是当你有了实力的时候,哪怕就是被祖师赶了出来,连个毕业文凭都没有混到,对待他的对手混世魔王,原著中这样描述,
悟空是夺得他的刀来,分开小猴,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
一下子就把别人劈成两段,这个时候怎么就没有无性,那不要太有性格。了解人性,就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鬼话,虽然后来孙悟空皈依佛门,变得相对柔和,似乎又回到了原点,那就不是,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只不过是一个轮回,完全是道的精神在孙悟空身上的一种体现,如果从更高一个时空来看,只不过是宣传道的精神而已。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与逼上梁上有什么区别?看过水浒的可能知道,逼上梁山那真的是逼上去的,不然就没命了,不上梁山干什么?无论是逼上梁上还是大闹天宫,怎么都离不开人性之中的快意恩仇,你不让我爽,我就让你更加不爽,套路就是这样,所以水浒中的好汉量词是条,一条好汉,其实这个量词在潜意识已经反映出人们的认知,毕竟我们平时称呼狗为一条狗,或者一条虫,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有话好好说,才是我们普遍认知。
再回来西游记中来,孙悟空可是没有被逼上梁上,而是完完全全被招安的,之前是美猴王,根本没有造反理由,龙王说给人家金箍棒,结果又后悔就到天庭告了孙悟空一状,结果天庭也没有对他怎么样啊,还给了弼马温做,本来就够抬举你了,就因为吃饭没有叫你,至于发这么大的脾气吗?平时你偷吃了多少蟠桃,人家都没有说你,别人公开吃两个,你就生气,还掀了桌子,孙悟空前期得事情并不见得有多光彩,但还是在美化这只猴子,可见吴承恩猴吹得多厉害,毕竟快意恩仇是我们本能,就像作者那个年代喜欢看武侠小说,现代年轻人喜欢看爽文与爽剧,本质上都是一样,内在冲动性总归要找一个突破口。能力越大不一定责任就越大,但是脾气变得越大基本上是肯定的。
同时孙悟空后来天去取经路上有人叫他弼马温,他还会生气,这是为什么?好多人估计会有这样的疑问,据说弼马温在明朝时候大小也是一个五品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官了,可是对于猴吹吴承恩来说,吹嘘一个五品官他可能感到太不过瘾了,孙悟空直接被干成了副天级的高官,说猴子是弼马温恐怕连吴承恩都会生气,更不用说西游记故事中的猴子了,就像在乌鸡国那里,乌鸡国王准备让出江山,孙悟空说道,
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要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
你看孙悟空连皇帝的位置都看不上,怎么会看得到这个小小的五品官呢?可见人的心态都是比较出来,饱时肉也嫌,饿时糠也甜,什么神仙不神仙,看似说神仙故事,其实不过都是人的事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