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弓之鸟
释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 huáng)恐不安。
出 处《战国策·楚策》
近义词·心有余悸(jì) ·惊弦之鸟
反义词·初生牛犊(dú)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叫更嬴(gēng léi)的弓箭手,他的箭法精湛(zhàn)绝伦。
这一天,更嬴陪着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野兔从眼前跑过,只见更嬴快速拿起弓箭,“嗖(sōu)”的一声一下子射中了野兔。

只要是更嬴看到的猎物,没有一个能躲过他射出的箭。打了一会儿猎后,魏王对更嬴说:“论射箭我比不上你,这样太没意思了。我们还是散散步吧!”
他们从树林中出来,牵着马慢悠(yōu)悠地走在寂(jì)静的平原上。一眼望去,远方有袅(niǎo)袅炊烟正徐徐升起。
已经是黄昏时刻了,太阳的柔光轻轻洒在草地上,像是给青草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纱。
魏王眯着眼睛,感叹道:“空气真好呀!这才是生活。”
更嬴心里还想着打猎的事,附和地点了点头:“是的。”

就在这时,一只大雁(yàn)正从远方往他们这边飞来。刚才打猎还没玩尽兴呢,这会儿更嬴心里直痒(yǎng)痒。他指着那只孤独地飞着的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
魏王有些怀疑(yí)地问:“不用箭也能把大雁射下来?你射箭的技术已经这么厉害了吗?”
更嬴拍了拍胸膛(xiōng táng),胸有成竹地说:“可以。”
眼看大雁越飞越近,就快飞过去了,魏王在心里默默想:大雁都快飞走了,怎么还不射箭?
这会儿,更嬴正举着弓箭对着大雁的方向呢!他左手托着弓,右手拉着弦,弦上也没有搭箭。直到大雁离得最近时,更嬴才用力地拉了一下弓箭。
只听弓箭发出“嘭”的一声,随后大雁拍打了两下翅膀,真的从半空中掉下来了。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难道你的箭术已经达到了不需要用箭就能射中猎物的水平?”
更嬴摆摆手,解释(jiě shì)道:“不是我的箭法好,是这只鸟比较特殊——它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魏王更疑惑了:“你怎么知道它受伤了?”
更嬴回答说:“刚才它从那边飞过来时,我就发现它飞得比一般大雁慢,我猜它是因为有伤。而且,它的鸣叫声也很凄厉(qī lì),说明它太孤独了,很久没有遇到同伴了。”

“原来的伤口还没有愈合,它心里对弓箭的恐惧肯定也没有消除。这个时候,再听到弓弦声会十分害怕再被射中,会奋力向上飞。”更嬴继续解释道,“突然用力飞会使没有愈合的伤口再次裂(liè)开,疼痛难忍,最后就从空中掉下来了。”

胸有成竹
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学有所悟
被弓箭吓怕的鸟不容易安定。惊弓之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