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自然随笔:茶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作者简介

冈仓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原名冈仓觉三,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商人家庭,是日本近代美术先驱、美术活动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被誉为日本“明治奇才”。七岁时,他进入外国人开办的英语学校学习英语。九岁时,拜玄道和尚为师,跟随其学习《大学》、《论语》、《中庸》和《孟子》等汉学经典。16岁时,冈仓进入东京大学,成为其第一届学生。在这里,他与充分肯定日本文化的哲学教授——美国人欧内斯特·弗朗西斯科·芬诺洛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相遇,并成为芬诺洛萨教授的助手,致力于拯救日本艺术品和日本文化。1880年,冈仓天心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在文部省从事美术教育和古代美术保护工作,大力扶持狩野芳崖、桥本雅邦的美术创新活动。在日本全盘欧化的潮流中,冈仓天心主张保护和发展日本的传统美术,试图立足于狩野派绘画,兼取各派之长,并采用西方的绘画写实手法,创造了新日本画。1886~1887年,他与芬诺洛萨教授一起,作为美术调查委员前往欧洲和美国考察。回国后,他致力于东京美术学校的创建,同时还创办了美术期刊《国华》。1889年,东京美术学校正式创立;1890年,冈仓天心担任东京美术学校第二任校长,兼任帝国博物馆理事、美术部部长等职;1891年,他当选为日本青年绘画协会会长。从1893年起,他多次游历中国和印度,进一步加深了对东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这一阶段也是冈仓天心从事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当时,该校的美术教育在日本颇为有名,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家,如横山大观、下村观山、菱田春草等人。

1898年,因受校内人士排挤,他被迫从东京美术学校辞职。此后,他与一同辞职的横山等人创立了日本美术院,并当选为评议长,开始推行日本画的改革运动。后来,随着冈仓天心创作能力的下降,日本美术院曾经一度沉寂,但在其死后,横山等人重振旗鼓,并获得了成功。1904年,根据芬诺洛萨的推荐,冈仓天心来到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日本美术部工作。此后,为了帮助该馆收集美术作品,他来回奔波于日本与美国之间。此外,冈仓天心也经常在茨城县的美术室工作。该美术室后来成为茨城大学五浦美术文化研究所。1910年,冈仓天心成为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日本美术部部长。1912年,他将从中国收购的赵佶摹本的《捣练图》横卷无偿地捐献给该美术馆。

冈仓天心一生致力于美术事业。他不仅是日本现代美术的开拓者和指导者,也是东方文化积极的鼓动者和宣传家。他宣传东方文化艺术的优越性,强调日本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他首创的“亚洲一体说”使他作为国粹派理想主义者而闻名于世界。

冈仓天心一生的主要贡献是:组织了鉴画会,推动了日本美术复兴运动;创设了东京美术学校,并以其东方理想主义培养了一代新画家;创立了日本美术院及其展览馆,领导了新日本画的运动;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及东方文化,使之走向世界。1903~1906年,他用英文相继写出了《理想之书》(又译《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rt of Japan,1903)、《觉醒之书》(又译《日本的觉醒》)(The Awakening of Japan,1904)和《茶之书》(The Book of Tea,1906)等著作。其中,《理想之书》、《觉醒之书》和《茶之书》被世人称为冈仓天心三部曲,对二十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著作在西方世界广为传颂,成为当时欧美了解东方文化的代表性读本。其中,《茶之书》影响最大,被列为美国中学教科书。1913年9月2日,冈仓天心在日本新泻县赤仓去世,享年五十岁。

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是对日本近代文明有过重要贡献的福泽谕吉认为,日本应该“脱亚入欧”,而他则提倡“现在正是东方的精神观念深入西方的时候”,并强调亚洲价值观对世界进步做出了贡献。冈仓天心提出,“为了恢复和复兴亚洲价值观,亚洲人必须合力而行。”他认为,需要克服西方近代解放欲望的弊病,而应该代之以佛教的东方宗教价值观,并拼命地为构筑这种价值体系而奔走呼号。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强调亚洲应该为从欧洲殖民地中解放出来进行斗争,因此发动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战争,但是正像希特勒曾经受到尼采思想的鼓舞而推行法西斯主义一样,我们不能把日本军国主义行为与冈仓天心的主张直接联系在一起。

冈仓天心认为,“亚洲是一体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把两个伟大的文明,即具有孔子大同社会政治理想的中国文明与以吠檀多个人主义为代表的印度文明相隔开,但那道雪山的屏障却一刻也没有隔断亚洲民族那种追求‘终极普遍性’的爱的传播。正是这种爱,是所有亚洲民族共通的思想遗产,使他们创造出了世界所有重要的宗教。”冈仓天心将亚洲的文明抽象地概括为“爱与和平”。他认为,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的这种传统相比,尽管物质强盛,却将人变成了“机械的、习性的奴隶”,西方的自由只存在于物质上的竞争,而不是真正的人性的自由。

冈仓天心坚信,东西方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同时,他向西方呼吁:现在已经到了摒弃固有观念和傲视亚洲的偏见,真正理解东方的时候了。他超越了一般亚洲人所容易陷入的那种一味抱怨西方的被动态度,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向西方提出应由以往的“施与者”转变成“接受者”,东方也要自豪地向西方发出“古老”而“崭新”的声音。这就是热爱艺术、热爱和平的冈仓天心所追求的“美的共有”、“艺术的共鸣”的最终理想。

1906年,冈仓天心以英文写出了《茶之书》,向西方介绍东方的茶道文化。一百多年来,《茶之书》不断新刊重印,流传世界,除了各种英文版,还有德文、法文、瑞典文等版本,而由英文译回的日文版,更是有多种译本,其经典地位可见一斑。

然而,茶叶不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吗?为什么要看一个日本人用英文写的,而且还是一百年前出的茶书?答案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因为中文世界里,没有出现这样的一本书。《茶之书》能以简洁如诗的语言,深入浅出,宏观远照,除了勾勒茶史梗概,溯源茶道的核心精神,阐述个中的美学意境之外,还能对比欧亚,论衡东西,具有鲜明的文化艺术观点。

《茶之书》除了作为茶道的入门手册,更是亚洲文化的答辩书。冈仓天心以优美的文笔和意境,巧譬善喻,引人入胜地介绍了茶道的建筑、茶的流派、道与禅对茶道的影响、艺术鉴赏、花艺以及茶道大师的风范,具体演绎了东方的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