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七岁登基,十九岁被杀,都因皇帝太“贪玩”

人活一世,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大起大落才是常态。有些人会因一时失败而自暴自弃,从此在历史的缝隙里沉沦。但还有些人,则会在谷底依然保持高度警惕、时时思危,最后触底反弹,实现逆风翻盘。

提到刘义符,可能有人会问:他是谁?但他爹刘裕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打得敌国丢盔卸甲,简直是战神级人物。按理说,刘义符身为刘裕的儿子,应该继承老爹的豪气和霸气,再怎么着也得有点“虎父无犬子”的气质吧。可事实是,他偏偏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反例:他不光是个“犬子”,而且是个“趴窝犬”—彻底“扑街”了。

刘裕一生东征西讨,战功赫赫,建立了刘宋王朝。他虽然勇武不凡,谋略超群,但危机意识不足,在位期间,没有察觉到朝内蛰伏的危险因素。结果,刘义符登基后,危机爆发开来,朝内权臣纷纷结党,对皇位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刘义符刚接过皇位时,自然不甘心权力被架空。于是,他在御花园训练武士,打算将心怀谋逆之意的大臣一网打尽。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七八的少年,做事不够周密,这件事很快被外人得知。在谢晦、徐羡之等权臣的干预下,刘义符的计划宣告流产。

这次失败后,刘义符跌落谷底,处境变得极为糟糕。他自觉翻盘无望,便自暴自弃,打算甘于现状,做个傀儡皇帝。当时还在刘裕丧期,他却整日欢饮作乐,放浪形骸。至于寻找机会真正掌权,他再也没有想过。

这样的皇帝,你说能长久吗?

424年,谢晦等人抓住刘义符玩物丧志这一点穷追猛打,认为以他的德行,不配当皇帝,于是威逼皇太后将其废黜。不久,他便被杀,时年十九岁。

人生在世,有起便会有落。身处高位时,要潜心修行,居安思危,方能长久。落在谷底时,也应时时思危。因为谷底的环境更加凶险,危机无处不在,只有静心思危,才能化解危机,重拾往上攀登的机会。

历史上,从山巅跌落谷底没有自暴自弃,通过静心思危,化解危机,实现逆风翻盘的人比比皆是,比如三国时的曹操。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绝对是智斗最精彩、规模最宏大、人才最集中的一场战事。诸葛亮与周瑜多智而近妖,他们通过种种策略,狠挫曹操大军,让曹操不得不铩羽而归。但相对于他们的借东风、苦肉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曹操一败涂地后所展现出来的思危意识,反倒更具借鉴意义。

赤壁之战后,胜利方孙、刘开始借机壮大各自的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则屡率大军进攻合肥,以争夺更大的地盘。作为战败方,曹操损兵折将,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只能退回北方。可以说,他从山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没有败后气馁,自暴自弃,而是静心思危,并据此迅速调整战略。

他发现,虽然曹魏的实力仍要强于孙吴和蜀汉,但短时间内,已经无法消灭孙、刘了。更可怕的是,孙、刘成长过快,联起手来,已经完全有实力与曹魏抗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不宜再与孙、刘硬碰硬了。

该怎么办呢?只能先稳固自身,消除隐藏在四周的危机,才有再度翻盘的希望。

于是,他把军事战略从赤壁之战前的进攻转向了防御,同时在北方整顿军务、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在一系列措施下,仅用几年时间,他就慢慢清除了周围的不安定因素,军事实力得到恢复,可以对外大规模用兵。

曹魏再一次逆风翻盘,成为三国中的老大。

三国时期,曹操可谓一世英雄。曹魏一直力压东吴和蜀汉,曹操无疑是灵魂人物。他靠的不仅是高人一等的智谋,还有身处高位以及谷底的思危意识。正是这样的思危意识,使他在赤壁大败后,还能正确应对,迅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清醒录

当我们身处人生低谷时,往往会带着很多负面情绪,如沮丧、气馁、悲观等。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很多人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失去往上攀爬的勇气。如果是这样,那就会永远躺在谷底,再无翻盘之日。而真正的智者,在谷底也会时时思危,想办法消除危机,再次登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