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末,兴复大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根基初筑

林羽出狱那日,残阳如血,将颍川城的青石板路染成暗红。百姓们自发举着的火把与暮色交织,恍若星河坠地。他望着人群中那些因饥饿而消瘦却仍挂着笑意的脸庞,忽然意识到,这场风波虽险,却也为他撕开了颍川豪族盘踞的第一道裂口。

“林公子!”人群中突然传来清脆的呼喊。林羽循声望去,见阿福正扒着街边酒楼的窗台,脖子上还挂着郑玄赏的新布巾。小乞丐晃着手里的竹篮,“郑公让我给您送吃的,说您在牢里瘦脱了相!”

笑声如涟漪般在人群中散开,林羽眼眶微热。待他接过竹篮,却发现底层压着一封密信。展开细瞧,竟是郑玄邀他今夜于颍川书院密谈。

夜幕降临时,林羽踏入寂静的书院。烛火摇曳中,郑玄身旁还坐着两位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陈群的父亲陈纪,以及掌管颍川商道的大贾卫宏。

“子羽(林羽表字),”郑玄推过一卷文书,“李氏倒台后,其名下半数田产被充公。如今官府欲将这些土地分予流民,却无人敢接手此事。”

陈纪捻着胡须补充道:“分田看似易事,实则暗藏玄机。豪强余党定会百般阻挠,稍有不慎,便是新的祸端。”

林羽的手指划过竹简上的田亩图,忽然想起现代的土地改革案例。“学生以为,可效仿古法‘均田制’,但需辅以三重保险。其一,以流民户籍造册,按丁口分田;其二,设立‘田正’一职,由各乡推举公正之人监督分田;其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将分田细则刻于石碑,立于各乡,让百姓皆知自己应得之数。”

卫宏眼中闪过精光:“好个‘刻石为证’!如此一来,既防官吏贪墨,又断了豪强篡改文书的念想。只是……”他话锋一转,“分田之后,百姓若缺耕牛、农具,又该如何?”

这个问题林羽早有盘算。他从袖中取出一张草图,上面画着改良后的曲辕犁和水车。“学生曾在典籍中见过类似器械,稍加改进便能提高农作效率。若卫公能出资打造这些农具,以低息贷予百姓,秋收后再以粮抵款,既能解百姓燃眉之急,卫公的商号亦可获利。”

卫宏抚掌大笑:“妙!妙!这法子竟让老夫想起管仲‘轻重鱼盐之利’的妙策!”

商议至子时,众人终于敲定分田方案。临走前,郑玄拍着林羽的肩膀:“明日我便修书一封,荐你为颍川郡丞。这乱世要出人头地,总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三日后,林羽走马上任。他的官署门口,早早便排起了长队。流民们攥着皱巴巴的户籍文书,眼中既期待又惶恐。林羽亲自坐镇,每发一份田契,便详细讲解其中条款。当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汉颤抖着接过田契时,突然跪地磕头:“青天大老爷!老奴这辈子没想过还能有自己的地……”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李氏旁支李昂勾结山贼,趁着夜色突袭负责运输农具的车队。火光中,林羽握着长剑立于马车旁,身后是他临时招募的乡勇。“放箭!”随着令下,箭矢如雨般射向贼众。混战中,他瞥见李昂手持弯刀直冲自己而来,瞳孔骤缩。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闪过,替他挡下致命一击——竟是阿福不知何时混进了队伍,此刻已被鲜血染红半边衣袖。

“阿福!”林羽挥剑逼退敌人,抱起昏迷的小乞丐。战斗结束时,山贼死伤大半,李昂被生擒。当林羽提着滴血的长剑出现在颍川城头时,百姓们望着他染血的官服,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经此一役,林羽深知仅靠临时武装难成气候。他与陈群商议后,决定在各乡推行“保甲制”: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平日里保丁农闲练兵,战时协同作战。为解决兵器问题,林羽又说服卫宏开设私铸坊,表面打造农具,实则暗中锻造兵器。

三个月后的秋收时节,颍川大地金黄一片。百姓们推着满载粮食的独轮车,自发聚集在官署门前。林羽站在高台上,看着陈群将新制的户籍册呈上来。册中显示,颍川流民安置率达八成,粮食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

“子羽,”郑玄抚须微笑,“如今颍川有粮、有兵、有人心,你下一步作何打算?”

林羽望向西方,长安方向的天空被晚霞染成血色。“学生欲效仿战国李悝变法,在颍川推行《法经》。但在此之前……”他握紧腰间长剑,“得先拔掉豫州境内最后一颗钉子——汝南袁氏的暗桩。”

与此同时,在袁绍的冀州府邸,一封密信正摆在案头。信中详细描述了林羽在颍川的所作所为,末尾画着血红的惊叹号。袁绍摩挲着信纸,忽然大笑:“有趣,竟有人能在豪强环伺之地站稳脚跟。派人盯着,此人若能为我所用……”他的目光转向地图上的颍川,“或许能成大事。”

而在林羽的书房,烛光下摊着一张泛黄的《禹贡九州图》。他用朱砂笔重重圈住颍川,又缓缓将笔触延伸向洛阳、长安。窗外,秋风吹过新筑的城墙,传来阵阵戍卒的梆子声。林羽提笔写下一行小字:“欲安天下,先固一州;欲固一州,先收民心。”

夜色渐深,颍川城在灯火中沉睡。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支满载兵器的商队悄悄驶出城门,朝着汝南方向疾驰而去。新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