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天环游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 穿越西伯利亚

接下来是西伯利亚的漫漫长夜,唯有几颗孤星在窗外闪烁。银屏上显示的航路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尤其是10个月前,我搭乘英国维珍航空公司(已在2020年8月疫情期间宣告破产)的飞机从上海前往伦敦。一位无锡出生的空姐与我聊开了,后来她居然从驾驶舱要来一份飞行员使用的航路图,为我的地图收藏增添了一幅珍品。

在到达莫斯科之前,汉莎和维珍的航线应该大致相同。展开那幅航路图,我在西伯利亚那段找到了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那会儿,中国歌手李健已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还只是一名网络工程师。十年以后,由李健作词、作曲并演唱的《贝加尔湖畔》出炉,风靡了汉语世界。据说此前,俄罗斯驻华大使邀请李健去贝加尔湖采风,回来后他花了三个月时间才写成这首歌。

作者收藏的英国维珍航空公司飞行员使用的航路图

稍后,飞机依次飞越了俄罗斯两条著名河流——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后者的长度接近、流量超过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其源流可上溯至注入贝加尔湖的蒙古国境内的伊德尔河,中下游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这两条河流与其他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一样,上游的通航时长超过下游,沿途最大城市雅库茨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分别约有3万人和10万人。

有几次,我走到客舱中间的连接处,通过圆形的瞭望窗俯瞰大地,间或看见几处零星的灯火,这片“沉睡的土地”(西伯利亚在鞑靼语里的原意)并没有让我产生睡意,倒是令我想起列夫·托尔斯泰古稀之年创作的小说《复活》和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因受良心谴责,陪着曾被他诱奸而后堕落并被诬告的姑娘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服刑。

聂赫留朵夫确信美好的人性依然潜伏在玛丝洛娃身上,决心唤醒她的灵魂。可是,当他向她求婚时,她却愤怒地斥骂他,发泄心头的满腔仇怨。这类愤怒的爆发是精神重生的征兆,表明她麻木的心灵开始重新感受。在流放西伯利亚的途中,玛丝洛娃认识到自己其实向往更加平等的感情,她的内心渐渐有了对新生活的热切渴望,最后与一位青年男子结为伉俪。至此,玛丝洛娃真正获得了新生,她的灵魂彻底复活了。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家庭,1岁丧母,10岁丧父,由亲戚抚养成人。16岁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因考试不及格,翌年转到法律系,却痴迷于哲学和社交,当时担任校长的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他是非欧几何学创建人之一。之后托尔斯泰去高加索、多瑙河和克里米亚当兵,同时开始写作。40岁时他置家庭和文学事业不顾,决定过最简朴的生活。80岁时他认为仍然住在庄园里是对自己理想的背叛,毅然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了一个小火车站的候车室里。

我还想起那位在西方定居20年后重返故国的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半个世纪前,身为大尉炮兵连长的索尔仁尼琴因在私人通信中对斯大林有不敬之词被判处8年徒刑和“永久流放”。起初,有赖于在外高加索地区罗斯托夫大学物理数学系就读时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他被留在莫斯科郊外从事窃听装置的研究,可是不久,他便被押往西伯利亚,辗转在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几个劳改营。

据说,克格勃发现索尔仁尼琴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缺乏创造性。这方面他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的命运有别,后者虽然出身贫寒,却靠着数学和天文学上的天赋和成就被封贵族,法国大革命后他本来要遭殃,但因为善于计算和描绘炮弹的运行轨迹获得了特赦。1953年年底,索尔仁尼琴因患癌症一度濒临死亡。翌年,他获准转移到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索尔仁尼琴

斯大林去世后,索尔仁尼琴重获自由,且身体痊愈,在莫斯科东南梁赞市的一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1962年,《新世界》杂志(就是那个拒绝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的杂志)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斯的一天》。这部关于劳改营的作品可能是《复活》之后讲述流放西伯利亚的最有名的故事,不仅为作者赢得了巨大声誉,也使灾难再次降临在他头上,尤其是在他进一步揭露劳改营制度的《古格拉群岛》在国外出版以后。当然,后者也带给他至高的荣誉。

还有那位设计了国际饭店等旧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匈牙利人邬达克,他也与西伯利亚有缘。邬达克出生在奥匈帝国(今斯洛伐克),从布达佩斯工业大学建筑系毕业时恰遇第一次世界大战,入伍后成为奥匈帝国在俄罗斯前线的一名士兵。不久他被俄军俘虏,辗转流放到西伯利亚。幸运的是,邬达克没有像前辈同胞诗人裴多菲那样遭受厄运,而是从战俘营里幸运逃脱,最后搭乘一艘日本货船经白令海峡抵达上海,在一家美国人开的建筑事务所里开始了建筑师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