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秘谱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破土的新芽

麒麟镇被一层浓稠的晨雾所笼罩,周遭静谧得近乎压抑,唯有那英歌鼓点,似重锤般一声声落下,震碎了这如纱的雾气。祠堂那扇斑驳的木门,在岁月的侵蚀下吱呀作响,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陈浩轩紧紧握着大伯留下的断槌,这断槌仿若承载着家族的使命与厚重的历史,沉甸甸地压在他掌心。他目光灼灼,凝视着老匠人将“麒麟英歌传承工作室”的牌匾稳稳挂上屋檐。就在红绸飘落的那一瞬间,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涌动,放置在祠堂内的三十七具古槌,竟同时发出共鸣般的嗡鸣,这声音低沉而悠远,惊得梁间沉睡的燕群扑棱棱展翅高飞,也彻底惊醒了祠堂外早已排成长龙的报名者。

“浩轩哥!伦敦来的视频电话!”阿杰一路小跑,手中举着平板,奋力挤进人群。平板屏幕里,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华裔青年映入众人眼帘,他操着一口标准的潮汕话,语气中满是急切:“我的签证下周就到了,能不能提前教我‘双槌破云’这一招啊?我在伦敦天天看英歌的视频,实在是等不及了!”然而,还没等陈浩轩开口回应,后排便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只见三个染着夸张挑染头发的本地少年,正与一位老艺人争得面红耳赤。少年们大声嚷嚷着:“这传统步法也太慢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我们得加点街舞动作进去,这样才够酷!”老艺人则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呵斥道:“胡闹!英歌的灵魂,就体现在这一招一式的传统里,岂能随意更改?你们这是要把英歌的根都丢了!”

林婉在汹涌的人潮中艰难地维持着秩序,她脖颈上的银吊坠随着她的动作晃来晃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她手中举着扩音器,扯着嗓子喊道:“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可她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显得有些微弱。豆大的汗珠从她额角滚落,滴在手中的报名表上,晕开了墨迹,仿佛是一幅抽象的画。就在场面有些失控之时,人群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分开,自动让出一条通道。拄着拐杖的林勇,在夕阳那暖橙色余晖的映照下,缓缓走来。他怀中抱着一个樟木箱,箱子散发着陈年的气息,那陈旧的木香仿佛带着岁月的记忆,瞬间弥漫开来。众人皆知,这箱子里装着的,正是那套珍藏多年的《英歌阵图详解》。林勇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威严:“都别吵了!传统班和创新班同时开课,就用这祠堂的东西南北四间房。传统不能丢,创新也要搞,大家各学所需,共同把英歌传承下去!”

随着暮色渐渐四合,夜幕悄然降临,祠堂里的油灯一盏接着一盏地亮起,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摇曳,为这古老的祠堂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西厢房的创新实验室中,林婉正与 VR工程师们忙碌地调试着设备。全息投影的屏幕里,英歌舞者身着华丽服饰,手持英歌槌,与身形巨大的机械兽在虚拟矿洞中展开激烈激战。英歌舞者灵活地跳跃、旋转,手中的英歌槌带着凌厉的风声,击打在机械兽坚硬的外壳上,溅起一片片虚拟的火花。东厢房的传统班内,老艺人们弯着腰,手把手地纠正学员们的“天罡步”。学员们屏气敛息,努力模仿着老艺人的动作,槌头一下又一下地敲击在青砖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节奏竟与隔壁创新实验室传来的电子鼓点奇妙地共鸣着,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和谐的韵律。陈浩轩在各个教室间穿梭,他的目光被角落里一个独坐的女孩吸引。女孩神情专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着基础动作,她脚踝处系着的红绸绑带,随风轻轻飘动,那样式、那色泽,竟与大伯照片里的如出一辙,仿佛是命运的丝线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

夜深了,万籁俱寂,陈浩轩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睡眼惺忪地打开门,只见阿杰神色慌张,手中举着手机。手机屏幕上,满是令人痛心的恶意评论:“这跳的是什么呀,不伦不类的杂耍!”“简直就是在糟蹋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更让人气愤的是,某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模仿英歌的低俗作品。视频里的人化着夸张怪异的妆容,动作混乱无序,完全没有英歌应有的神韵,这一切都让陈浩轩感到无比心痛。林婉也匆匆赶来,她眉头紧锁,翻看着数据,声音因愤怒和焦急而微微发颤:“这些低俗视频的流量,竟然是我们官方账号的十倍之多!他们这是在误导大众,抹黑英歌文化!”

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陈浩轩独自一人来到祠堂后的老榕树下。月光如水,透过老榕树那繁茂的气根,在地面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影子,这些影子交错纵横,像极了英歌阵图那复杂而神秘的纹路。陈浩轩抚摸着怀中的断槌,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悉尼刘叔的面容,刘叔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金砂要经过千次淘洗才发光。”远处,海浪拍打着海岸,那有节奏的海浪声,与记忆中英歌鼓的节奏渐渐重合,仿佛在为他奏响一曲鼓励的乐章。陈浩轩的眼神逐渐坚定,他知道,困难只是暂时的,英歌文化一定能冲破这重重阻碍。

当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爬上屋檐,洒在祠堂前的广场上时,三十七名学员早已手持英歌槌整齐列队。陈浩轩身姿挺拔,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宛如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他的身后,是穿着改良汉服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眼中闪烁着对东方文化的好奇与向往;有戴着棒球帽的本地少年,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热情;还有鬓角斑白却眼神坚毅的老者,他们怀揣着对英歌文化的深厚热爱与执着坚守。陈浩轩深吸一口气,声音坚定而有力,穿透晨雾,传入每一个学员的耳中:“今天,我教大家‘引魂槌’。这一式,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唤醒——唤醒这片土地里沉睡的魂,唤醒我们心底深处的根。”

就在槌声响起的刹那,陈浩轩的显谱 APP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他低头一看,原来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华人社团发来的视频。视频画面里,祖鲁族青年与华裔少年肩并肩站在一起,共同演绎着融合了英歌与非洲战舞的新套路。祖鲁族青年们黝黑的肌肤在阳光下闪耀着健康的光泽,他们的动作充满力量与野性;华裔少年们则将英歌的灵动与细腻融入其中,两者相得益彰。背景音中,迪吉里杜管那独特而悠扬的声音,与英歌鼓雄浑的节奏和谐得如同天成,仿佛跨越了千山万水,奏响了一曲文化融合的美妙乐章。陈浩轩望着屏幕,眼眶渐渐湿润,他知道,英歌的新芽,正如同这初升的朝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顽强地破土而出。

祠堂的风铃突然清脆作响,似在欢快地庆祝。林勇捧着《英歌阵图详解》缓缓走来,微风轻轻翻动着书页,一张泛黄的纸条从书页间滑落。陈浩轩捡起纸条,上面是大伯的字迹:“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老魂住进新躯壳。”陈浩轩将纸条紧紧贴在心口,仿佛感受到了大伯跨越时空传递来的力量。他高高举起英歌槌,奋力划出一道弧线,刹那间,三十七道金光冲天而起,照亮了麒麟镇的整片天空,也照亮了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