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针感良时针胜药
1972年春天,在侯志远叔叔的勉励与支持下,山之子开始自学针灸。侯叔叔原是安徽人,高小毕业后曾在其故乡邻近的一个乡上为一位侯姓的乡长背过一个月的枪,因为目睹过那位乡长的残酷行为,心生恐惧,就偷跑回了自己的家乡。那时,一位张姓解放军就住在他的家里,并介绍让他去了部队,一入伍他就当上了文化干事。侯叔叔当兵第一天就背手枪,进军大西南后曾担任合江剿匪大队参谋,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侯参谋。他的爱人是家父熊中老大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石龙小学教书时的同事。“文革”中被遣送到山之子所在的生产队。那时生活困难,山之子家里举凡推个豆花,或者死了一只鸡什么的,都请他来一起“改善改善”伙食。每一个月,他就来同山之子聊天下大事,常常直到深夜。他认为山之子必须学个手艺才能安身立命,挣钱养家。石匠木匠,因山之子个头矮小,体力单薄,不能考虑,建议学“扎银针”加“卖狗皮膏药”。狗皮膏药无人教授山之子,针灸可以无师自通。于是,在侯叔叔的支持下,具体说,是他借给山之子一元钱,买了一本《新医疗法手册》和10支银针,开始了认真的学医、行医生涯。
那时乡间缺医少药,山之子就义务地为周围的社员治起病来,其中印象较深的有几个病例:
(1)带状疱疹
黄某,男,19岁,患带状疱疹。按“多发性疖肿”治之。
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交叉取穴);背部点刺大椎、心俞、厥阴俞、膈俞。背部点刺的穴位,用三棱针点入皮肤,然后在穴位画一个“十”字,不要深刺。
仅仅7天,皮疹全部消失,也无神经痛后遗症。
(2)钩端螺旋体病
黄某,男,23岁。在打谷子的季节发病,高热,咳嗽,痰中带血。在他的合谷穴注射了青霉素(那时常用穴位注射),结果出现了严重晕针,醒过来就再也不注射青霉素了,专用针刺。取穴为:合谷、曲池、孔最、列缺。咯血停止后,食欲不振,自感畏寒。针对自感畏寒,选用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针对食欲不振,选用脾俞、胃俞、三焦俞。
其背部穴位针感特别好,留针半小时,出针后,一天中都仍然有如同留针的感觉,不到3天,他的食欲就大开了。如此重病,仅仅一周就治愈了。
(3)胆道蛔虫病
罗某,男,21岁,上腹钻顶样剧痛,针上脘透下脘,顿时腹痛转到脐下,针气海、关元,腹痛即转向两侧,再针双天枢,四肢取内关、足三里,面部取迎香透四白,针后腹痛即止。再痛再针,一日中最多三次。两天后腹痛全止。腹痛缓解后,自感畏寒,重衣厚服。针曲池、合谷、足三里、大椎穴,三日后即能如正常时穿着。
因为有这样一些成功病例,山之子觉得针灸疗法在临床中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