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的莎士比亚研究:新材料与新视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对“英语世界”的界定

为明确本书的研究范围,有必要对本书所述之“英语世界”进行界定。国内学界最早提及“英语世界”这一概念的乃是黄鸣奋教授,出现于其发表的《20世纪中国古代散文在英语世界之传播》 (1996)一文。黄鸣奋教授在此文中并未对“英语世界”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提及了“英语世界”的边界,即“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4],基本上确定了“英语世界”在国内学界的基本内涵。

2012年,曹顺庆教授领衔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正式立项。该项目主要探讨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其对“英语世界”的界定基本采取了黄鸣奋教授的最初界定,即“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后又有系列丛书、多篇围绕英语世界的研究论文问世,其对“英语世界”的界定多遵循此界定。

本书赞同黄鸣奋教授的界定,结合学界常用的其他界定,进一步细化。本书所指“英语世界”即指英美国家以及部分以英语为书写和出版媒介的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换言之,“英语世界”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媒介的西方文化圈。而本书所涉及的莎士比亚研究文献则主要分布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之所以选择将本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英语世界而非更为宏阔的西方世界,其原因在于以下三点。其一,英联邦首先是本研究选取文献资料时首要考虑的文化地域范畴。这是因为莎士比亚是在英国诞生,其作品多承载着英国文化,并在英国产生深远影响,后来伴随英国海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才传播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殖民国家,并跨过大西洋,踏上美国的领土,在美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对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时空分布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世界莎学研究形成了两大中心: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集群研究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洲集群研究。[5]其三,从发文量来看,世界莎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换言之,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重镇主要在以英美为首的英语世界。因此,本书所涉文献包含英语世界(主要以英国、美国为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为辅)以英语为媒介语言正式出版的专著、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等,基本能够代表西方莎士比亚的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