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理传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辩证去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科学家在严密的科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有两个主要形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一种对事物共同属性的概括。概念、命题、假设的形成大都是归纳的方法获得的,此外,它必须要借助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等。人们见了很多具体的狗,形成了狗的概念;见了很多具体的三角形,形成了三角形的概念;看见了很多生活中的人,形成了人的概念,男人、女人的概念。命题研究的是一组或几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见了许许多多的“乌鸦”都是“黑”的,形成了“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命题,把“乌鸦”和“黑”两个概念联系了起来。而演绎是从一般规律到特殊属性、个体属性的推理。知道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就可以研究一个任意的三角形,量出两个角,第三个角的度数就轻易可得了。

人们有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就形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向上抛一个物体,它就会落到地面,从而得出万有引力的存在。摩擦会生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有了因果认知,人们就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了。但是这并非没有错误,因果认知要借助符号,来自经验,而一切符号、经验都是有限制的。所以说,我们的各种推理,各种因果关系认识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致使我们的决策也就会出错。

逻辑思维在研究较为客观的自然事物时,还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不然,人们很难登上月球,也无法预测气象,无法治疗疾病。而一旦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事物,处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中的时候,逻辑思维就有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了。因此,在研究人和社会的时候,思想家们发明了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世间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辩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对世界的模拟认识。辩证思维模式要求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眼光来看待。

有一本书,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构成中华文化的精髓,那就是《易经》。想到《易经》,我们大脑里应当立刻出现一张太极八卦图。这张图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辩证思维。“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变化是“道”的本质特点。道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图里的黑白两条鱼形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互相包含,互相推动。而外边的八个卦,每一个卦有三条线,每一条线都称为“爻”,用连续的线段代表阳,不连续的线段代表阴。阴阳互相影响,就形成了八种形态。如果把八个卦,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出现六十四种形态,这就更能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了。有了《易经》中的辩证思维,那么我们对自己、世界的认识就更符合实际,更深刻了。在做事的时候,就不会僵化,不容易犯错。

《淮南子》中有个故事——塞翁失马,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靠近长城一带,有一个精通术数的老人。一天,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祸害呢?”因为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更喜欢骑马了,有一天,却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经过一年,胡人大举侵略,进攻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附近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战场,得以保全了性命。

可见,塞翁精通的术数,就是辩证思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看待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去与人交往,就可以做到多成功,少失败。

认识了认识本身,知晓了思维方法的优缺点,一个人才可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少走错路和弯路。为了摆脱心灵的困境,耶稣在旷野里沉思了40天,穆罕默德在山洞里静修了数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长年累月地打坐。且不说宗教领袖们,本书里所涉及的俗世里的英雄也是因为超越了相关障碍,获得了某些特殊的思维和品质,才使他们比平常的人走得更远、更高、更美。

由于年代久远,风俗语言发生了变化,理解历史人物,探索他们成功与失败的规律,是一种困难的事情。但是,数千年来,人类生存的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生命任务依然是服务于个体和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人物所遭遇的困境,所感受的喜怒哀乐和我们没有根本分别,社会上常人的思维方式也没有根本的改变。这是我们能理解历史人物的依据,也是他们的教训和智慧能运用到我们身上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