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新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丙吉问牛:小举动里藏着大担当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生活里碰到事儿,有的人只盯着眼前的小麻烦,却忽略了背后更大的问题。可有的人呢,一眼就能看到事情的关键,还能想到它会带来的长远影响。“丙吉问牛”这个成语,讲的就是这么个事儿。它就像一台时光放映机,把两千多年前西汉的一段故事,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还教会我们一个道理:真正有担当的人,心里装的是大家,看问题也看得远。

“丙吉问牛”,说的是西汉的丞相丙吉,看到牛的样子不对劲,就想到天气和农事,担心影响老百姓的生活。现在,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夸那些把百姓的苦和难放在心上,眼光长远,心里装着天下的官员。它用简单的四个字,就把为官的责任和对百姓的关心,表达得明明白白。

西汉那会儿,咱们国家经过好几百年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都在不停地变。在这个大时代里,鲁国人丙吉靠着自己的本事和智慧,一路高升,最后当上了丞相,成了皇帝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丙吉心里清楚,自己责任重大,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他都牵挂着。为了知道民间真实的情况,他经常出去考察,一心一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出力。

暮春的一天,太阳暖烘烘的,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丙吉像往常一样坐着马车出门。刚出城门,就看到前面乱糟糟的,一群人打成一团,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受伤和死去的人,血在地上流得到处都是,看着就让人害怕。跟着丙吉的官员,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让车夫停车。他心想,丞相平时对老百姓可关心了,碰上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肯定会马上派人去问清楚,然后按照国法处理。可没想到,丙吉只是看了一眼,就像没事人一样,挥挥手让车夫接着走,好像这场混乱和他没关系。随从们都傻眼了,这么大的人命案子,丞相怎么能不管呢?

马车又走了一会儿,碰到一个老农赶着一头牛迎面走来。这头牛走得歪歪斜斜,每一步都很费劲,喘着粗气,舌头伸得老长,热气直往外冒。丙吉看到,脸色一下子变了,急忙让车夫停车。他对随从官员说:“你快去问问那个老农,他赶这头牛走了多远?牛怎么喘成这样?”随从官员心里更纳闷了,小声嘟囔着:刚才那么大的人命案子丞相不管,现在却对一头牛这么上心,难道丞相是重畜轻人?太让人想不通了。他壮着胆子问:“大人,刚才百姓打架死人,您看都不看一眼,现在看到牛吐舌头喘气,却停车去问,这么区别对待,不太合适吧?”

丙吉听了,笑着耐心解释:“百姓打架死人,那是长安令、京兆尹这些地方官该管的事儿。维护地方治安是他们的职责。我是丞相,我的责任是从大方向上把握国家治理,考察这些地方官干得好不好,然后报告给皇上,根据他们的表现奖励或者惩罚。这是我对他们工作的监督。可问牛就不一样了,现在是春天,天气还不热,这头牛却走得急,喘成这样,肯定是天气不正常,太热了。牛是干农活的好帮手,它要是生病了,就会影响农事。农业可是国家的根本,农事受影响,秋天收成就不好,老百姓就得挨饿。这可是关系天下百姓生活的大事。我作为三公之一,要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当然得为国家和百姓操心,关注这些和民生有关的根本问题,所以才要问赶牛的事儿。”

随从官员一听,恍然大悟,对丞相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这才明白,丞相不是不管事儿,而是想得更远。丞相看问题,不光看眼前,还看国家的根本和百姓的长远利益。这种顾大局、有担当的胸怀,真让人敬佩。

在咱们现在的社会,“丙吉问牛”的精神还是很重要。就说公司的领导吧,不能只盯着员工迟到早退这些小事,得关心公司的发展方向、市场变化,还有员工整体的福利和成长,这样公司才能越来越好。政府官员也是一样,要像丙吉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多关注教育、医疗、就业这些和老百姓关系最大的事儿,让社会平平稳稳的。

“丙吉问牛”,可不只是一个成语,它是一种精神,代表着对责任的坚守,对老百姓的关心,还有对大局的深刻认识。它一直激励着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心里都得装着责任,想着别人,为社会变好出份力。让我们记住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把这种精神传下去,在自己的人生里,做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