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勤学苦练
苏江元怀揣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槐里庄中四处打听温老头的住处。他沿着蜿蜒曲折、布满细碎石子的村道前行,每一步都扬起些许尘土。途中,他向几位扛着农具、面容质朴的村民打听,村民们热情地为他指路,抬手遥指村子一角,那方向正是温老头的居所。
终于,苏江元在村子的一角寻得了那座略显古朴的小院。小院的柴门半掩,柴门由粗细不一的木条拼凑而成,缝隙宽窄不均,木条上还留有岁月侵蚀的斑驳痕迹。几株不知名的花草从柴门缝隙间顽强地探出身子,嫩蕊轻吐,散发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清香,给这处小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雅致。
苏江元轻手轻脚地推开柴门,柴门发出“嘎吱”一声轻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走进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黄泥筑成的屋子,墙面因风雨的冲刷,有些地方已经脱落,裸露出里面掺杂着稻草的泥土。屋顶覆盖着的茅草,有的地方已经稀疏,能隐隐瞧见天空。屋子的窗户是用简单的木板钉成,木板之间的缝隙透露出屋内昏暗的光线。
此时,温老头正躺在院子的摇椅上,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温老头看上去约莫六十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仿佛是岁月书写的故事。他的头发已然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每一根银丝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
身着一件洗得微微泛白的粗布长衫,布料虽粗糙,却被浆洗得干干净净。长衫上打着几个补丁,针脚细密均匀,看得出缝补之人的用心,这也无损整体的整洁,反而多了几分质朴。他脚下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鞋面虽有些磨损,边缘处甚至微微起毛,但却擦拭得一尘不染,显露出主人对生活的细致态度。
此刻,温老头手中拿着一把蒲扇,那蒲扇的扇面已经有些破旧,扇骨也略显斑驳,却被摩挲得光滑发亮,想必已陪伴温老头度过了不少时光。
他眼睛微闭,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那曲调悠扬婉转,带着几分古朴的韵味。哼到兴起处,他的头还会轻轻晃动,那惬意的模样,透着一股悠然自得的大儒之气,仿佛尘世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苏江元见状,赶忙走上前去,微微躬身,恭敬地喊道:“温爷爷。”声音中带着一丝拘谨与敬重。
温老头缓缓睁开眼睛,那原本沉浸在悠然之中的目光,在看到苏江元的瞬间,变得和蔼可亲。他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仿佛舒展开来,说道:“小苏,怎么来我这儿了?这几天不是都在河里抓鱼吗?”那声音温和而慈祥,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苏江元的心间。
苏江元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温爷爷,我已经完成夏叔交给我的抓鱼任务啦。我来找您,是想跟您识字读书。夏叔说,您学问好,只有识了字,我才能读懂武功秘籍。”说话间,苏江元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识字读书是他此刻最为迫切的事情。
“好好好。”温老头笑着连连点头,眼神中满是对苏江元的赞许。他缓缓起身,毕竟上了年纪,动作略显迟缓,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但他很快稳住身形,迈着稳健却又稍显缓慢的步伐,朝着屋内走去。
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温老头摸索着走到一个破旧的木柜前,木柜的柜门有些松动,他轻轻拉开,从里面翻找出一本书。那本书的封面已经磨损,纸张也有些泛黄,边角处还微微卷起。温老头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本书,仿佛捧着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小苏啊,这本书是《三字经》,最适合你现在看。”温老头说着,指了指院子里一张同样破旧的石凳,示意苏江元坐下。石凳表面坑洼不平,看得出经过了多年的风吹雨打。
随后,他自己也在对面的石凳上坐定,轻轻翻开书,书页翻动间,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声音醇厚而富有韵味,仿佛带着时光的沉淀。
念完之后,便开始耐心地为苏江元讲解其中的含义。他讲得深入浅出,从人性的初始讲到后天的习性养成,从个人的品德修养讲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苏江元听得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书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他跟着温老头逐字逐句地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立刻虚心请教。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那温暖的阳光仿佛也被这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变得更加柔和。
待讲解完一段后,温老头合上书,语重心长地对苏江元说:“小苏啊,往后你每天上午就来我这儿学习,这学问啊,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慢慢积累,急不得。下午呢,可以去练练武功,强身健体。学问和武功,都不能落下啊。只有文武兼修,将来才能在这江湖中闯出一番名堂。”
说罢,他将那本《三字经》递给苏江元,“这本书你拿回去,没事的时候就好好研读,其中的道理,够你琢磨许久的。”
苏江元双手接过《三字经》,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期待。
就这样,苏江元开启了在槐里庄充实而忙碌的日子。他一边跟着温老头读书识字,一边依旧时常去青河抓鱼。之所以还要抓鱼,是因为槐里庄的村民们为了补贴家用,有时会进山打猎,也会捕鱼,然后带着这些山货去灵溪镇售卖。
苏江元便将自己捕获的鱼交给村里经常进镇里售卖货物的刘叔,拜托他代为贩卖,如此也能赚得一些铜钱,贴补自己在这游戏世界里的生活所需。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温老头悉心的教导下,苏江元读完了《三字经》。温老头欣慰地告诉苏江元,他已完成启蒙,可以进入下一本书的学习了。此时的苏江元,不仅在学识上有所长进,对武学的理解也因识字而有了质的飞跃。
苏江元拿出夏叔给予的《基本面指法》秘籍,再次翻开,那些曾经如同天书般的文字,如今已能顺畅阅读。他仔细研读秘籍上关于指法架构的描述:这套指法以人体经络气血运行原理为基础,强调指力的收发自如与精准控制。
其架构分为两个层次,开头注重手指的力量与灵活性锻炼,通过特定的动作,引导气血汇聚于指尖,使指力更具穿透性;后面着重于指法的变化与衔接,要求习练者能够在瞬息之间变换指法,以应对不同的对手与招式。
苏江元依照秘籍所言,开始练习。他先在院子里找了块平整的地方站定,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形微微下蹲,呈半马步姿势,以此来稳定下盘,为手指发力提供稳固支撑。接着,他缓缓抬起双手,伸出双手食指与中指,微微弯曲,如同鹰爪般蓄势待发。
按照秘籍指示,他开始进行手指灵活度的练习。只见他快速地屈伸双指,起初速度并不快,手指还有些僵硬,但随着不断重复,手指渐渐变得灵活起来,屈伸之间愈发顺畅,速度也越来越快,到后来,双指的动作快得几乎只能看见残影。
紧接着,便是双指发力的练习。他挑选了一块大小适中的石头,试图用双指紧紧夹住。但石头表面光滑,再加上他手指力量与技巧的欠缺,石头在指缝间不停滑落。每一次滑落,都像是对他的无情嘲讽,令他倍感挫败。他的手指因反复用力而微微泛红,关节处更是传来阵阵酸痛。
但苏江元骨子里有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他并未因此气馁。相反,他不断调整手指的力度与角度,用心去感受每一次夹住石头时手指的发力点。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能够勉强夹住石头,并颤抖着将其提起几厘米。
随着练习的持续深入,他双指的力量逐渐增强,从只能夹住小块石头,到能够夹住更大更重的石头,而且还能稳稳保持住,甚至在夹住石头的同时,手指还能做出一些细微的动作。
最后,是弹指石子的练习。苏江元在前方不远处放置了一个破旧的陶罐作为目标。他拿起一颗小石子,用拇指与中指轻轻捏住,微微蓄力后快速弹出。
第一次,石子毫无方向地偏离目标,砸落在一旁的地上,扬起一小片尘土。苏江元皱了皱眉头,仔细回忆秘籍上关于弹指发力的要点,重新调整发力的位置与力度后再次尝试。第二次,石子虽飞向了陶罐,却擦着边缘飞过,与目标失之交臂。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石子离陶罐越来越近,可始终未能成功击中。苏江元的额头渐渐布满汗珠,汗水打湿了他的鬓角,但他依旧全神贯注,不断总结着每一次的经验教训。
终于,在不知尝试了多少次后,只听“啪”的一声脆响,石子准确地击中了陶罐。这清脆的响声,仿佛是胜利的号角,让苏江元心中大喜,也更加坚定了他刻苦练习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苏江元发现这弹指功法颇具潜力,在他看来,这是一招颇为不错的远距离攻击功法。有一次,他在河边尝试用这弹指功法射鱼,效果竟然出奇地好。只见他轻轻捏住石子,微微蓄力,而后迅速弹出,石子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飞速射向水中的鱼儿。
原本在水中悠然游动的鱼儿,还未反应过来,便被石子击中,泛起一阵水花。这小小的成功,让苏江元对这弹指功法愈发重视,也激励着他继续深入练习,期待在未来的闯荡中,这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苏江元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此前那段徒手抓鱼的经历,对如今练习指法起到了明显的加成作用。
抓鱼时锻炼出的对水流的感知,让他在控制手指力量时更加得心应手;手指为抓住滑溜的鱼所锻炼出的敏捷反应,使得手指在屈伸练习中进步更快;而抓鱼时培养出的对力量的精准控制,在练习双指夹石时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让他能更快地找到夹住石头的合适力度。
他不禁猜测,这或许正是夏叔有意为之的培养方式,通过抓鱼为他练习指法巧妙地打下基础。随着对基本指法各方面的逐步掌握,苏江元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已然正式踏入了基本指法初学乍练的大门,未来还有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武学之路等待着他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