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开局成了太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奖赏

将军粮草等物资安然送达中郎将营地之后,刘赟顺利返回晋国,甫一抵家,便即刻向父亲——晋王刘崇,详尽禀报了此番行程的诸多细节,并提出设宴犒赏那些自延南凯旋而归的勇士们。

刘赟诚挚言道:“父亲,此番将士们随儿臣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更与黄巾军有过交锋,身心皆已疲惫至极,儿臣以为,应当予以他们丰厚的奖赏,以慰藉其赫赫战功。”

刘崇闻此,大手一挥,豪迈笑道:“吾儿所言甚是,他们既为剿灭黄巾军立下汗马功劳,那便设一场盛大的宴席,让众人尽情享用!”晋国太尉许昌对此亦无异议。

于是,一场盛大的宴席迅速筹备妥当。士兵们宰杀了肥美的猪羊鸡禽,将肉烹煮得软烂入味,熬制成鲜美的肉汤。虽酒水不算丰盈,却也足以让每个士兵开怀畅饮数杯。那些刚从黄巾军手中夺得胜利的将士们,原本还满脸倦容,此刻却皆欢呼雀跃,尽情沉浸在这难得的欢愉时光之中,欢声笑语在营地内久久回荡。

刘赟与一同前往延南的陈到、许炎、主簿杨阜,以及陈到的副官陈浩围坐一桌,举杯共酌。虽在现代,十六岁尚未达到法定饮酒年龄,但在这大汉时期,刘赟已然到了可以饮酒的年纪。

众人正聆听乐师的悠扬演奏,推杯换盏,兴致正浓之时,一位正与士兵们开怀畅饮的军官忽然站起身来,扯着嗓子高声说道:“我半生戎马,平定过盗匪,参与过平叛,却从未见过有人设宴款待最底层的士兵,即便是守城之功,也未曾有过如此待遇。咱们晋国的士兵,都要深深感激晋王陛下的大恩大德!我从未见过其他郡县的县令或是太守,能像晋王这般体恤士兵!”

这位看上去颇为年长的军官话音刚落,正在享用美食美酒的士兵们纷纷点头,对他的言辞表示由衷的赞同。军官见士兵们如此响应,更是激动万分,双臂高举,大声呼喊:“王爷,愿您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士兵们也跟着齐声高呼:“王爷陛下,愿您洪福齐天,万寿无疆!”“王爷陛下,愿您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这突如其来的高呼,让刘赟惊讶地望向父亲,刘崇也是一脸茫然,显然被这阵仗弄得有些手足无措。刘赟心中暗自嘀咕:“这些人莫非是突然吃了什么迷魂药,还是喝了烈酒上了头?怎会突然来这么一出?”

刘赟正满心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经意间注意到坐在父亲身旁的许昌。只见许昌一脸严肃,正紧紧地盯着父亲,眼神中似乎还带着些许惊讶。刘赟见状,心中顿觉奇怪:“许太尉为何这般盯着父亲?士兵们都在高呼‘万寿无疆’呢。”

刹那间,刘赟猛然醒悟,赶紧摇了摇头,暗自警醒:“今年乃是公元184年,正值黄巾之乱爆发的年头。如今的大汉,十常侍蒙蔽圣听,将军们稍有不从,不向太监行贿便会被罢官,官场更是污浊不堪,官职都能靠贿赂买卖。国家虽乱,可朝廷毕竟还在运转,皇帝的权威依旧存在。不管局势多么糟糕,这烂摊子总归还在,行事必须万分小心。”

刘赟心里明白,这晋国乃是父亲刘崇的封地,晋国征收的赋税皆归父亲所有。然而讽刺的是,晋国太尉许昌虽是父亲任命,却也是大汉朝廷的官员,肩负着辅佐父亲治理晋国的重任,同时也对大汉朝廷负责。

望着许昌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刘赟当即决定,往后定要对许昌多加提防。他赶忙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快步走向那位正在高呼的军官。

“将军,您今日可还满意?”刘赟微笑着问道。

军官见是世子刘赟,赶忙低头行礼。原本高呼的士兵们,见刘赟起身走来,也都纷纷停止了呼喊。

“将军满意,我等自然也十分高兴。”刘赟又面向士兵们询问道。

这时,几个胆大的士兵大声回应:“能得世子殿下关心,我等开心至极!”

刘赟站在军官身旁,故意放声大笑,而后对士兵们说道:“今日我与诸位一样,满心欢喜,只因大家都是保卫国家、抵御匪患的大英雄。不过,今日并非诸位向王爷陛下道谢之时,而是我与父王向诸位英勇的战士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刻。”

“殿下,您这话是何意?”军官一脸尴尬地问道,周围的士兵们也都面面相觑,神色诧异。

刘赟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我奉父王之命,将军需物资送往剿匪的官军营地。同我一道前去的士兵都亲眼目睹,在晋国边境不远处,许多百姓因土匪劫掠,失去了家园和生计。我还亲眼见到有义军奔赴官军营寨,与那些洗劫他们家乡的土匪拼死搏杀。”

原本热闹喧嚣的场地,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静静地聆听着刘赟的讲述。

“匪患肆虐之处,不仅限于永川郡和延南郡,杨国、白郡、鲁国等地同样深受其害。然而咱们晋国却能安然无恙,土匪虽在邺州各地烧杀抢掠、肆意横行,却难以在晋国境内扩张势力,只能狼狈逃窜。这是为何?难道不是因为晋国的勇士们奋勇作战,全力守护家园吗?所以,今日我与父王定要向晋国的勇士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说罢,刘赟转身,郑重地向身旁的军官深深鞠躬行礼:“将军,您辛苦了,感谢您的付出!”

行完礼,刘赟又朝着周围坐着的士兵们依次鞠躬:“多亏了大家,咱们才能守住晋国,感谢诸位的努力!”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军官惊恐万分地跪倒在刘赟的身前,士兵们亦是满脸愕然,纷纷高声呼喊。

刘赟这才猛然惊觉,事态似乎已然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他本想借此机会彰显士兵们的英勇与付出,是他们用血汗保卫了晋国的安宁,然而眼前的这一幕,显然已经失控。

所在的方向。果然,许昌正用充满疑虑的目光紧紧锁定着他。

就在气氛变得愈发微妙之际,许炎和陈到迅速赶来,在他们的护送之下,刘赟回到了王宫。即便是在回宫的途中,刘赟依旧能够清晰地听到士兵们高呼“世子陛下”的声浪。

自那之后,刘赟便长时间地蛰居在王宫之中,未曾踏出半步。白日里,他端坐在房间之中,潜心研读原主刘赟曾经深入钻研的书籍;夜幕降临之时,他便趁着四下无人,在竹简上悄悄地记录下未来即将发生的大事,以及他所熟知的重要人物的信息。

或许是受到这个世界的影响,刘赟对于在现代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忆愈发地深刻,一些原本容易遗忘的事情和事件,此刻都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尤其是《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帖子,他更是历历在目,仿佛刚刚浏览过一般。

刘赟一边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一边将那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逐一记录在纸上,同时也不曾放松对手中书籍的学习。此次延南之行,让他感慨良多,也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当下正是充实自己、提升自我的绝佳时机。

“我尚且年轻,晋国也还算安稳。即便我有心招揽天下英才,可又有多少人会愿意信任我这个年仅十六岁,且从未担任过任何官职的晋王世子呢?若是贸然行事,万一引来许昌或是其他官员的猜忌,还不知会惹出多少麻烦。再者说,如今中央政权依旧稳固,想要进军晋国以外的郡县来扩张领土,简直是痴人说梦。唯有等到190年之后,皇朝权威崩塌,才有可能放手一搏,去扩充地盘、广纳贤才。当务之急,还是先潜心研究学问,制定长远之计。”

从前读《三国演义》之时,刘赟偏爱那些勇猛无双的将领的故事,可如今身处这个世界,他所憧憬的不再仅仅是吕布、关羽那般武艺超群的将领,而是像曹操、袁绍那样,身边汇聚着一众智勇双全的将领和贤能谋士的君主的人生。

从延南归来的途中,刘赟曾被文钦算计利用;在见到皇甫嵩和朱儁之时,他更是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避免被人利用,也不至于被他人轻视。

“想要不被人轻视,进而招揽到天下英才,我就得展现出自己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一面。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皆对孔子的言论倒背如流,其刻苦钻研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朝鲜时代参加科举的士子。那些精通军事谋略的文人,更是会被朝廷任命为将军,统领三军。若是表现得无知又没文化,肯定会被人看不起,甚至遭到排挤。”

去了延南之后,刘赟几乎每日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埋头苦读,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六个月。时间一长,他感觉自己思维都有些迟钝了,体重也有所增加,便决定出门锻炼一番。

白日里,他会练习武艺,骑马研习骑术和马上作战的技巧,还会拉弓射箭,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升。毕竟在诸侯混战、三国鼎立的时代,刘备、曹操都曾亲临战场,身先士卒。刘赟心想,哪怕自己武艺不及那些勇猛无双的将领,无法在战场上取敌将首级,可只要具备在不利战局中生存下来的本事,便能安心地投身战斗。于是,他白日里便会前往山野之间,骑马练武。

即便是夜晚,在烛光下研读《论语》、兵法等学术典籍之时,外界也发生了诸多变故。首先便是难民如潮水般涌入晋国。邺州本就是受黄巾贼寇危害严重的地区,而在邺州之中,唯有晋国未遭贼寇侵扰。那些因黄巾军侵袭而失去财产、粮食,生活陷入绝境的百姓,听闻晋国粮源充足,便纷纷朝着晋国涌来。短短的时间内,涌入晋国的难民竟多达十余万之众。

若是遇上冷酷无情的君主,定会紧闭城门,拒绝向难民分发粮食。可刘赟的父亲刘崇为人谨慎且心地善良,许昌也不是那种会驱赶难民的官员。于是,刘崇与许昌商议之后,决定向难民分发粮食,还发动难民中的青壮年开垦荒地、挖掘水渠,努力安置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

185年的春天,文钦前来拜见刘赟。

那天清晨,刘赟骑马外出,回王宫用过午饭后,便接到通报,说文钦带着一群年轻人前来求见。

“拜见世子殿下!”文钦率先向刘赟鞠躬行礼,声音洪亮地呼喊出声。与他一同前来的众人,也都纷纷跟着行礼。

“许久不见,文县令近来可好?”刘赟微笑着问道,语气中充满了关切。

“承蒙世子殿下的恩情,我得以顺利进入右中郎将(朱儁)的营地。之后,我随右中郎将在延南作战,又一路追随他到南阳郡(宛城),直至南阳郡的土匪被彻底镇压。”文钦恭敬地回答,言辞恳切。

“你辛苦了。不过,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刘赟问道。

文钦抬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刘赟,说道:“我来,是为了确认世子殿下曾经的承诺。”

“什么承诺?”刘赟疑惑地问道。

“殿下曾言,若我们前来投奔,您定会按承诺接纳我们。如今,恳请殿下接纳我等!”文钦言辞恳切,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