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章 抵达泉州
两个透明的琉璃瓶子,被沈言摆在讲台上。
北宋已经能烧制薄如蝉翼的琉璃,可南宋因为战乱,工艺丢失许多,生产出来的玻璃价格高昂,气泡多,还脆!
后续若能创造出工业系统,这玻璃也可以大赚一笔!
还记得初中时,物理老师就会做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实验,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沈言除了给与众多孩子们启发,也是给赵与莒演示。
赵与莒会成为未来的理宗皇帝,若他什么都不懂,怎么能支持自己呢?
在众人兴奋的目光中,沈言将水注满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放了一些盐,搅拌过后,拿出两个小球放进去。
瓶子里有水的小球,沉了下去,可放了盐的,却漂浮在水面上。
“这怎么可能?”赵与莒眼睛都瞪大了。
“这是什么原理,我来讲讲!”沈言解释了一番溶液密度等东西,犹若给孩子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这些都是物理现象,物理现象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质等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沈言解释道。
“老师,若有新物质生成呢?”一个小孩子询问道。
“那叫做化学现象,比如火将木材烧掉,变成了木炭又或者灰烬。”沈言解释道。
小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赵与莒感觉大开眼界,比老夫子讲的有意思多了。
沈言又讲了一大堆的自然现象,继续道:“寻找自然的规律,利用规则来配合我们做事,这就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好了,这段时间我要去泉州公干,我给你们布置一些作业,等会回来前,你们要把作业交给我。”沈言拿出一些纸张道。
这些纸张上的题目,都是他绞尽脑汁花时间整理的。
做作业,除了让孩子们巩固知识外,还能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这段时间,沈言讲了地理,商业,物理等科目,能大致筛选出孩子们的喜欢的科目。
第一批孩子没办法花大量时间进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只能重点培养了。
看到沈言将纸张发给众多孩子,赵与莒着急道:“沈大哥,那我呢?”
“与莒,大宋的环境是不允许讲这些的。”
“你和他们不同,若你真有心,就努力学习以后当大官,我们一起来改变大宋,可好?”沈言略带深意的看着赵与莒。
赵与莒明白沈言的苦心,点点头道:“放心吧,沈大哥,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努力的。”
沈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若不出意外,史弥远已开始行动了。
这位理宗皇帝也会被史弥远找到,培养,成为下一代大宋接班人。
沈言和他聊了一会儿,又开始解决众人平时疑惑的问题。
等到二娘和赵与芮端着肉馅馒头抵达时,沈言惊讶发现时间过的飞快,都快中午了。
吃饱喝足,沈言见过女保镖陈英,这位女人属于耐看型,精神抖擞,行动利落!
沈言将她介绍给二娘,并允许她带着孩子一起住过去。
“待遇你也清楚了,有没有其他问题?”沈言笑道。
“多谢沈官人!”陈英感激万福。
数日之前,她失魂落魄的带着女儿回到镖局,感觉天塌了!
沈言给的太多,如此高薪足够她将着女儿带大!
沈言叮嘱二娘一番,带着赵与莒兄弟,在众多孩子依依不舍的目光下离开了镖局。
接下来三日,沈言安排好了一切。
大清早,沈言谢绝二娘等人相送,带着李勋等人骑马来到码头,找了一艘顺流而下的官船,往泉州出发。
与此同时,看完案件内容的史清妍也带着二十多名手下,搭乘船只前往泉州。
古代官船颇慢,从绍兴到泉州,全程上千里海路,官船要走十多天才能抵达。
这段时间风和日丽,没有出现极端天气,官船贴着海岸线行驶。
沿途船只来来往往众多,可以见得南宋海运极其发达。
有钱就是好,沈言花了一小笔钱,给所有人安排了房间住下。
开头几天,众人还兴致勃勃,可几天后,能看到的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哥哥,若我们有船就好了,我刚才听纲首(船长)说普通商船走一趟就能获利数百贯。”
看到沈言站在船头望着风景,蒲应走过来兴奋的低声道。
“海运获利极大,风险也大!”
“你还记得我们那些身着华丽长袍的大食商人吗?他们从大食运来香料,从大宋运回去的陶瓷和丝绸,来去一趟两年,获利百倍!”
听到沈言的话,蒲应抽了口冷气,声音颤抖道:“百倍!”
“海运中途最恐怖的不是海盗,而是滔天风浪和无尽的大海!”
“许多船员和船只都被迷失在其中,沉没海底……”
沈言还没有说完,李勋打着哈欠走过来道:“早啊,沈兄弟你们在聊什么?”
“聊一艘商船能获利多少!”沈言笑道。
“沈兄弟,这市舶司才是最有油水的地方,每次上船收税,光这个都能有几十贯。”李勋笑着搓了搓食指和拇指。
沈言一听就明白,这是贿赂啊!
“我有内幕,你们想不想听。”李勋神秘的压低声音。
“什么内幕?是关于市舶司的吗?”沈言满脸好奇。
“对!”
“我刚和监船官聊了一会儿,听闻月前泉州出海口,有渔民打捞起一具穿着市舶司官服的尸体。”
“这位官员乃市舶司陈柳,身上还有大食人刀痕,许多人猜测是被大食人杀了的。”
“可惜啊,一直没有查出真相!”
“不知道此事,和我们此行过去有没有关联!”李勋笑眯眯道。
沈言沉默片刻,询问道:“泉州市舶司的情况,李兄,你知道多少?”
“你问对人了,我还真知道一些!”
“比如泉州市舶司提举市舶使叫周云,泉州本地人,掌管市舶司已十多年了…”李勋兴奋的将所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沈言微微额首,将这些都记在脑海之中。
十多天后,瞭望塔的水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
众人狂奔上船头,向前望去,发现许多水手都兴奋上了甲板,欢呼道:“泉州,泉州到了。”
沈言顺着他们手指望过去,发现海面上密密麻麻都是大宋的硬帆商船,其中夹杂着许多大食人的船只。
船舶往来如织!
一座巨大繁荣的港口出现在众人面前,这就是泉州!
船只太多,官船停靠还需要等候空位!
沈言等人只能搭乘乌篷船离开了官船,顺着水道,缓缓进入泉州港口之中。
越往里面行驶,船只多不可胜数,时不时能看到大量商船入港,离开,繁荣之极。
后世影视节目里看到的画面,如今能亲眼看到,不枉此行。
泉州在华夏是出了名的港口,造船厂,码头比比皆是。
宋代的海运还没有到达极致,等到明朝时,造船技术发展到了顶峰,郑和宝船这种超级大船都能建造,可见造船技术发展多了成熟。
就在沈言感慨之际,乌篷船将众人运送到了码头上,一名栏头走过来道:“船家,停船税两文!”
船家无奈,缴纳两文钱。
沈言感慨,这收税还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众人上岸后,李勋兴奋道:“沈兄,我等先不急着去市舶司,先去我家居住数日,我带你好好游览一下泉州如何?”
“李兄安排即可!”
沈言笑了笑,考虑到韩胡还要去找他的亲戚,可以先将这件事情办了再说。
“好!大家都随我来,这泉州的勾栏娘子嗓音婉转好听,模样又乖巧!”李勋说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沈言笑了笑,招呼众人跟着前进。
李勋亲戚家颇远,众人在驿站之中租了几匹马,骑上缓缓前进。
一路上,沈言见惯了泉州城市街道繁华,处处勾栏,处处商铺。
偶尔能看到几个大食商人,不过这些商人都面带慌张,没有在绍兴从容,看来和李勋说的案件有关系。
“沈兄弟,诸位,前面是我老家。”
“好久没有回来了,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李勋满脸兴奋。
“李兄,我等空手上门不好,前面有商铺,我们去卖点东西。”沈言想了想说道。
“沈兄弟,何用那么麻烦?”李勋摆了摆手道。
“不急,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沈言来到商铺前,翻身下马,就准备购买一些东西。
此时,就听到旁边有人大声吼道:“腌臜货,你又来偷吃东西,来人,给我打!”
沈言好奇望过去,就看到几个大汉围着一个头发极其长的男人殴打起来,那男人也是奇怪,捂着脑后蜷缩成一团,又不求饶,又不说话。
这时,那男人偶然抬起头来。
大鼻子?
沈言愣了愣,大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