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拿上拨浪鼓,再多吆喝吆喝(求收藏,求追读)
他找了一圈,终于找到了地方,走过去一问,白砂糖要八毛钱一斤,食盐一斤只要一毛五。
现在这些东西都是散称的,张少安是拿去卖的,自然不能搞得那么随意,于是他便叫来了售货员,让她盐帮他装二十袋,每袋一斤,白糖装十袋,每袋也是一斤,统统都用牛皮纸包好。
他把包好的白砂糖和盐统统放在竹筐里,然后便给她拿钱。
“总共十一块。”
张少安把钱递给她,刚准备离开了,眼睛一瞥,就瞥到了不远处柜台上的香烟。
这个年头的男人大多都会抽烟,只是很多都是抽的旱烟,但他们这里不产烟叶,所以旱烟也不是想抽就能抽上的,只能逼着自己戒了。
像他爸就是硬生生逼着自己戒了的。
张少安也是男人,而且重活了一世,他知道烟有时候对于男人来说,不是个消遣的玩意儿,偶尔心情实在苦闷的时候抽上一根,心里能舒服些。
于是他便挑着扁担走了过来,一眼就瞧见了放在中间的大前门。
“这烟多少钱一包?”
售货员是个年轻小伙,他转头看了一眼,笑着回道,“三毛一包。”
张少安又扫了其他一眼其他的,“还有更便宜的吗?”
小伙笑着摇摇头,“这是最便宜的咯,而且抽的人最多,卖的也是最好的。”
张少安想着烟也不容易放坏,而且那两座山里有那么多人呢,于是咬咬牙要了两条。
“好嘞,等着啊,我这就去给你拿。”
张少安提前从兜里把钱掏了出来,然后在心里计算了一下,他这趟出来总共已经花了47.6了。
等小伙把烟拿来,他放到了竹筐里,然后把六块钱递给了他。
小伙很热情,见他要走了还笑着和他告别,“慢走啊。”
张少安点了点头,便挑着扁担走出了供销社的大门,这会儿时间还早,他便先去了一趟镇上的废品收购站,那里没有现成的旧三轮,现有的零部件也不齐全,老板说让他过几天再来看看,说不定到时候能有,张少安答应了。
走出废品收购站后,他看了眼日头,想到张父说接下来都是大晴天,他便打算等把东西挑回家了,再去山里摘一些柿子来。
这个时节柿子长得正好,要是没人去摘就被鸟吃了或者掉到地上摔烂了,那还不如多摘点来做成柿饼,反正这东西也放得住。
想到这里,他便加快了脚步往家赶去。
等回到家里,张父张母都不在家,张少安把手从木门底下的缝里伸进去,钥匙果然放在那里。
他用钥匙打开了门,然后挑着扁担走了进去,等把东西放在地上,他从水缸里舀了一勺水喝下去,便拿起了两个空竹筐和扁担,接着往山上去了。
等再次从山上挑下来两大筐的柿子,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山脚下几个婶子凑在一起议论,说不知道他摘这么多柿子干什么,卖又卖不出去。
张少安笑而不语,脚步轻快的往家走,等回到家里,只见张父张母都回来了,两人把他买来的那些东西全都放到了桌上,一样一样的看着。
听见动静后,张父率先转过头。
“买了这么多啊,这得花不少钱吧?”
张少安老实说道,“总共花了47.6,我想着这些东西都是必需品,而且又不会放坏,就稍微多买了一些。”
张父闻言点了点头,“你买的这些东西都是用得着的,应该会有人要,你到时候去了,就多吆喝吆喝,争取多换点值钱的山货来。”
张少安笑着答应下来,“你们就瞧好吧!”
张母沉思了一阵,忽然快步往屋子里走,没一会儿就给他拿出来一个老物件。
“这个拨浪鼓有些年头了,你拿去,进村的时候摇一摇,再配合上吆喝,大家听到动静就会过来了。”
张少安看着她手上的东西,记忆一下子拉回了许多年前。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你就是拿着这个拨浪鼓哄我的。”
张母笑着点点头,面上显现出满满的幸福。
“这个拨浪鼓啊,还是你大姐小的时候,我抱着她去镇上赶集的时候买来的,现在都快三十年了。”
张少安没想到这么一个小物件,竟然这么有年头了,他拿过来,仔细瞧了瞧。
“那等以后我有孩子了,你也拿这个拨浪鼓哄她。”
张母刚要答应,话锋却忽然一转。
“你还是先加把劲把秋竹给娶回家来再说吧!”
张少安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你就瞧好吧!”
张母自然是相信自己儿子的,而且他现在这么踏实用功,她看着都高兴,但也免不了有些心疼。
吃晚饭的时候,她还不忘了叮嘱他,让他到了一个村就和人家打好关系来,这毕竟是长久的买卖,而且这样以后蹭顿饭啊借口水啥的,就都不是难事了。
张少安知道她担心什么,她就是总怕他吃不上热饭,饿着,渴着。
“妈,你就放心吧,你儿子又不是憨包,肯定会想办法的。”
张父其实还想陪他一起去,但地里的活不轻,而且明天又要晒一批柿饼,他也实在是挪不出空来。
思来想去,他觉得让他去锻炼锻炼也好。
反正他买的那些东西都是实用的,要是真换不出卖不掉,那就自家人留着吃留着用也行。
这么想着,他也没再多说什么,不想给他太大压力。
吃过晚饭,张少安去找了张比较大的硬纸板,正面写上他今天买的这些东西的售价,他定的比他买来的价格都要贵一分钱,反面则是写上各种山货的收购价,他定的收购价比镇上收购站的低了两分钱,这样无论是花钱去收,还是用东西去换,他都不会亏,而且写出来,这样也方便到时候山里那些人一眼就能看到。
张父张母见他准备的这么充分,都打心底里高兴,觉得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等该做的准备都做完了,张少安便早早地睡下了,明儿个还要早起进山呢。
第二天一早,天才刚蒙蒙亮,许母就来叫他了。
“安子,快起来,妈蒸了花卷,你吃得饱饱的再出门,顺便再带几个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