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危机
“先生”唐传浦恭恭敬敬的跟着乔拜邓站在边上。
杨旭还在回味着唐传浦的诗,没有在意到两人已经站在了边上。
良久,杨旭放下了手中的诗,看了一眼唐传浦。
“你叫唐传浦,流云县唐家村人,今年多大了?”
“回先生,十六了。”
“十六了,表字了没?”
“尚未表字。”
“这首诗是你写的?”
“是学生所著。”反正你们不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随我怎么说。
“你是如何从一花魁弹奏的曲中读出她内心的惆怅之情的?”
考我?我没有白居易的遭遇,怎么能联想到此。
“是......我与彩云姑娘心有灵犀,昨日听她弹奏一曲,听懂了她内心所想。”
“这首诗,是否有名?”
“回禀先生,尚未取名,若能得先生题名,自是甚好。”
老家伙,想要蹭车?
“那我就给你题名一下,老夫题名,自是可以让你这首诗名传大魏。”杨旭笑道。
想蹭车就蹭车,直说嘛,我还是会给你面子的。
“就叫《琵琶语》。”
“多谢先生题名!”
“拜邓,取文房四宝来,老夫再手书一份,让传阅书院,对了青州总院那边也送一份去,我们这出了一个才子,自是要让他们知晓一下。”
杨旭不仅把琵琶行写了一遍,又把王九龄的诗也写了一遍,乔拜邓拿着杨旭的手书下去了,两首诗都拿了下去。
“传浦,昨日听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夫感悟颇多,大魏国祚二百五十余年,当今圣上新帝登基之初勤勉治国,大魏境内四海升平。可如今,圣上在位三十有六,年近七旬的他已经无力治理这个国家,这几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去年入冬,北方遭受大魏立国以来未经之雪灾,百姓受灾严重,北方夷族袭扰边境,再加上朝堂之上,斗争不断,为了立储之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撕破了脸皮,太子软弱,若是这个皇位无法平稳过度,大魏危矣。”
唐传浦好奇地看着杨旭,这个老家伙躲在书院教书,可朝堂之上的事情却比谁都清楚,你这么关心朝局,还下来教什么书啊。
“你不用多想,我阅微书院自前朝就创立,乃大魏三大书院之一,朝中自有学生在,知道这些朝堂辛密自是不在话下。”
“学生知道。”
“传浦,昨天,你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夫现在想问问你心中的答案。”
Make DaWei Great Again!
“回禀先生,自是希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一扫蛮夷,四海来朝。”
我总不能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君王在你眼中是什么?”
清朝都亡了一百多年了,皇帝是什么,他还真不清楚,只知道这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是封建余孽。
“君王,君王是我们这种人的领头人。君权是百姓赋予的,不是上天给予的,王若无道,亦可推之。”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在我这说说就行了,出去说,是要被杀头的。”
这孩子,竟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杨旭沉思良久,是啊,这天下也不是生来就是大魏朝的,当年太祖皇帝也是看着前梁皇帝昏庸无道,而起兵造反,最后在诸侯争霸中打败了诸多对手,一统这江山。王若无道,亦可推之,这话居然出自一个十六岁孩子之口。
“十六岁了,老夫给你表个字吧!”
唐传浦两腿一软,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怎么了,不喜欢吗?”
唐传浦爬了起来,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朝着杨旭磕了一个头,说道:“先生,受之有愧啊!”
我何德何能。
“你能说出王若无道,亦可推之这句话,就说明你有大志向,老夫很想看看你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起来吧。”
“多谢先生。”
要不是看你一副文绉绉的样子,我真怀疑你和我一样是穿越过来的。
唐传浦离开杨旭房间之后,就看到书院的学子们围在了一起,唐传浦好奇的走过去看了看。
乔拜邓这个老登头已经把两首诗张贴了起来。
唐传浦挤进人群,瞧了一下
只见在他的诗篇旁已经写上了几个大字。崇德三十六年,正月十六,吾生唐传浦所著《琵琶语》一篇。结尾处还有师:杨旭几个大字。
再看王九龄的诗,结尾处同样有师:杨旭几个大字。
两首都要蹭,你也是个狼灭啊!
唐传浦不想这么高调,转身离开了人群,到门口班房里面取出了自己的行李。
“润之”身后有人叫道。
唐传浦一转身,见到乔拜邓已经在那等着了。
“我见过先生了,先生说让你和我住一屋,以后我们就是同窗了,走我带你去房间。”
乔拜邓拉着唐传浦在众人的眼光中就走了。
“他就是唐传浦啊,先生十分器重他呢,亲自给他表了字。”周围传来了议论声。
“不过是一个土包子,难道还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人群中传出一声。
-----------------
流云县外有一片山丘,唤作石虎岭,方圆约有十数里,占据着独山郡内一条主要的官道,岭上平日里甚少有人到达,据说岭上有只斑斓猛虎,时常袭击附近村落,官府组织了多次猎捕,均未发现猛虎的踪迹。只得提醒周边村民,不要前往。
石虎岭过去确有猛虎,但三年前,一群盗匪被官府追击至此,得知石虎岭的情况,便闯了进去,而那只斑斓猛虎早已成为石虎岭上猛虎帮帮主的座椅垫子了。
石虎岭现在的传言都是猛虎帮有意放出的。
猛虎帮自从落户石虎岭后,便占山为王,专做劫掠过往商家的勾当,好在帮主周猛山也是个义字当头的人物,过往商家只要交了银子,猛虎帮也不会伤人,反而会将商队护送出石虎岭。
过往的商队知道交了银子之后,便可安然度过,也懒得向官府举报。
这一日,猛虎帮的三当家收到了一份飞鸽传书。
“有人花200两银子,要我们解决一个书生。”三当家看着手下的几个亲信。
“三爷,一个书生就值200两,会不会有大的来头?”
“信上说,只是附近一个村里的穷小子。这是此人的画像,你们看一下。”
“一个穷小子就值这么多钱,好大的手笔啊。”
“废什么话,做不做?”
“三爷说做,自然是做。”
“过几日,书院休沐,这书生估计要回家,我们就在村外等着他,地方还是上次那个地方。”
“得嘞,三爷,没事,我们就先下去了。”
“嗯,先下去吧,记住,这事不能让大哥知道。”
“明白,三爷。”
猛虎帮的三当家叫赵六汉,先前是并州的一个山匪,遭官府缉拿后,一路逃亡了青州,最终落草在了石虎岭,因好斗凶狠,被周猛山收留,一步步走到了三当家的位置上。
与周猛山不同的是,这个赵六汉匪气未减,对他来说,土匪就是要打家劫舍,这才是本职工作。
如果唐传浦看到,一定会惊出一身冷汗,这几个人,就是那日在小树林里杀他的几个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