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人体力学在照护中的应用
一、人体力学
人体力学[1]是将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或影响人体和其他物体运动的机械原理)应用于人体的活动。如要搬移地面上装满物品的箱子,即需弯腰、屈膝、伸臂、降低重心,尽可能拉近身体与箱子的距离,伸手抓住箱子的边侧,腹部用力带动全身的力量,把箱子搬起来(见图2-1-1)。人体在完成搬移动作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肌肉的力量,还得做全身各系统部位(神经、骨骼、关节和肌肉)连贯性相互影响的有效运动。这样一个搬起及移动物品的动作(身体活动),就是我们要理解学习人体力学的内容。

图2-1-1 人体搬移动作
在照护实践中,通常需要搀扶老人、病人并协助他们移动或为卧床照护对象更换体位。这些照护操作的每步动作、每个环节都内含力学原理。因此,照护人员需要学习掌握正确的移动人体操作的身体动作、姿势和技巧,一方面,可使照护对象感觉舒适、安全,使其得到妥善的照顾,减少并发症;另一方面,照护人员可减少自身体力消耗和身体疲劳,防止肌肉劳损等身体伤害,提高工作效率。
(一)人体力学与照护操作
1.利用杠杆作用
在实施人体移动操作时,可以尽量缩小照护对象的占床面积(支撑面),即身体接触床面的面积,使其稳定度下降,这样易于照护者协助其移动。
协助卧床照护对象坐起,建议使其上身前倾,双手臂在胸前交叉或搭在照护者肩部,屈膝,减少照护对象与床面的接触,只留臀部一个接触点。照护者一只手环抱照护对象腿部,一只手抱住其肩部,以照护对象臀部为支点旋转至床边使其坐起来。这一系列操作动作是以照护者自身手肘和膝腿为杠杆,以照护对象身体与床接触的某个点作为支点,利用杠杆的作用原理进行的人体移动。
提取重物时,最好把重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由两手提拿,分散平衡重力。两臂持物,身体中轴是个支点,两侧手臂就是平衡杠杆,既平稳又省力。
2.扩大支撑面

图2-1-2 身体姿势与支撑面
在实施照护操作中,照护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和自然屈膝的站立姿势以扩大支撑面,使自身处于平稳操控状态,不会在操作途中因照护对象的突然倾倒等突发事件导致自身重心不稳而倒地。平稳的操作姿势,对照护对象和照护者自身都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人体占地面积(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如图2-1-2所示,人体站立、拄着拐杖站立或坐在地面上的着地面积大小不同,其稳定程度也不相同。坐在地面上的人体相对于站立和拄杖站立的人体更为稳定。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或必要时,可多采取坐姿以保持稳定。
在协助照护对象保持侧卧体位时,应使其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两腿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在前,后腿稍伸直以扩大支撑面,以稳定其侧卧体位。
3.降低重心

图2-1-3 降低重心减少弯腰
在拿取位置低的物品或进行低平面的照护操作时,照护者双下肢应随身体动作的方向前后或左右分开,同时屈膝屈髋,挺直上身的下蹲姿势,可以降低重心,减少弯腰,减轻腰部负荷,防止背部疲劳,使重力线落在扩大或缩小了的支撑面内(见图2-1-3)。这样做不仅保持了身体的平稳,同时也利用重心的向下移动完成拿取物品动作或低平面的照护操作,减少了体力消耗。
4.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

图2-1-4 合并重心减少重力线偏移
在提物品,或抱起、抬起照护对象时,应尽量将物体或人体靠近照护者的身体,合并重心,减少身体重力线偏移,这样做可以使重力线落在同一支撑面内(见图2-1-4),增加稳定度并节省体力。
5.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
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可有效分散力量,将压力/重力分散到身体各个部位,减少主要部位的负担,减轻疲劳。
能使用整个手部肌力时,避免只用手指进行操作,如端/托起套餐盘时,应五指分开托住套餐盘并与手臂一起用力。
能使用躯干部和下肢肌肉力量时,尽量避免只使用上肢的力量,如在协助照护对象移动时,靠近对方身体,使重心合一,有利于照护者手臂、腰背和腿等大肌肉群一起用力。
6.用最小的肌力做功
移动重物或照护对象时应先计划好所要移动的位置和方向,有节律且以直线方向移动,尽可能用推或拉的方式代替提举,这样更为省力。
尽可能排除水平面上的阻力或借助平面倾斜度的移动。如在移动照护对象时,应先放平床面撤除枕头,按照要移动的位置和方向升降床尾或床头,顺势用力。这样做可减小重阻力,易于移动。
尽可能保持水平线上移动,应找寻被移动的人体或物体的重力点并与其重心合一,沿水平面方向的左右或上下移动,降低阻力,减少体力消耗(见图2-1-5)。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升高降低床体和调整身体姿势来达到重心合一的节力效果。

图2-1-5 重心合一水平线上推拉力
(二)人体力学不正确运用会导致的问题
人体力学应用于照护实践的实质意义,主要在于利用人体力学原理促进照护对象及照护者双方的安全舒适。人体杠杆多属于速度杠杆,一般难以省力,所以阻力过大的时候,容易引起运动杠杆各环节,特别是力点和支点(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照护人员应注重在操作中克服不良习惯姿势和动作,站立、下蹲、持物和拾物等动作应采取适宜的姿势,合理地用力(见图2-1-6)。科学合理运用人体力学原理不仅可以减少身体疲劳和损伤,还可以节省体能,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身体健康以维持职业生涯的长久。

图2-1-6 适宜姿势合理用力
人体力学不正确运用会导致的问题如下。
·照护工作者腰部受伤,如椎间盘脱出;
·照护工作者腰背部疼痛,如腰肌劳损;
·照护工作者疲劳,精神情绪欠佳,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照护对象发生意外,因过度牵拉而造成肢体损伤和压疮等(参阅本书第十章)。
(三)徒手移动人体方法
1.徒手移动人体
(1)目的
①搬移身体功能障碍自主活动局限的照护对象进行日常生活秩序,运送其出席活动、看病、入院,做各种特殊检查、治疗、手术或转院。
②搬移运送固定体位意外伤害的伤病者,保持其安全体位,防止再次损伤。
(2)评估
①照护对象的体重、意识状态、病情及躯体活动能力。
②伤病者损伤的部位。
③照护对象理解合作程度。
(3)准备
①操作者衣装整洁、洗手,必要时穿戴防护衣着。
②用物:平车、担架、轮椅、固定带及保暖物品等,或取用现场可替代物品。
③环境:宽敞空间,地面平坦,避开水渍、凹凸不平的地面及堆放的物品。
(4)操作

图2-1-7 单人搬运人体
①单人移动人体操作步骤(见图2-1-7)。
操作者站在照护对象床旁,屈膝屈髋两脚前后分开,一只手臂自照护对象近侧腋下伸入至肩部,另一只手臂伸入至膝臀部下方,照护对象双臂搂过操作者肩颈部,双手交叉于操作者颈后;操作者抱起照护对象,平稳转身搬运。
②双人移动人体操作步骤。
环抱式:操作者将手臂分别伸至照护对象颈肩部、腰部、臀部、膝部下方,同时用力托抱起照护对象,平稳转身搬运(见图2-1-8a)。
轿杠式:二操作者各自双手紧握对方手腕部,形成方形坐垫;使照护对象臀部坐在操作者手垫上,照护对象双手搂过两侧操作者颈后部至肩部(见图2-1-8b)。

图2-1-8 双人搬运人体
③三人移动人体操作步骤(见图2-1-9)。
操作者分别托抱住照护对象颈肩胸部、背腰臀部、膝部及双脚,同时用力托抱起照护对象,平稳转身搬运。

图2-1-9 三人搬运人体
④四人移动人体操作步骤。
操作者分别站在照护对象床四周,托住其头、颈肩背、腰臀部及两脚,同时用力抬起照护对象平移至床、平车(见图2-1-10a)。操作者也可分别采用不同身姿从地面抬起照护对象移至担架(见图2-1-10b),或借助床单抬起照护对象搬运至平车、床、轮椅(见图2-1-10c)。

图2-1-10 四人搬运人体
2.注意事项
①确认运载工具在制动状态下开始操作。
②照护对象身体上连接的各个导管应妥当放置并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避免管道脱落或折堵。
③多人操作时,需推选一名操作者为发口令者,确保操作者动作协调一致及照护对象的平稳移动。
④平车推行时小轮端在前,转弯灵活;推行速度不可过快;上、下坡时,照护对象头部应位于高处(医护人员要求照护对象头低位促进脑供血除外),以减轻其不适。
⑤平车推行时,应注意前方道路及门槛,以免碰撞房门造成平车倾斜。
⑥推送照护对象时,操作者应位于照护对象头部,观察照顾照护对象,保护其安全。
⑦骨折伤病者,应用木板垫托骨折部位并固定稳妥,以免再次发生损伤。
⑧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以及昏迷伤病者,应将头偏向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