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9年“经济每月谈”观点综述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2019年展望

——第115期“经济每月谈”综述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115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2019年展望”。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主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发表演讲。

一 世界经济将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局

陈文玲认为,2018年到2020年这三年,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变局之年,也是转折关键之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在2019年1月同时调低了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也调低了2019年、2020年的预测。在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减少、股市遭受重创的形势下,世界经济将发生重大变局。

(一)多边贸易规则将发生重大调整

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的基础。美国要重构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新规则,挑起对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欧盟等全方位的贸易战,要改变WTO规则。在WTO规则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政策上是有区别的。在以美国为主导的WTO最兴盛时期,美国在国际贸易上获利最多。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认为原有贸易规则对其失去公平性。因此,美国要求调整贸易规则,其指导思想是“美国第一、美国利益至上”,强调“对等贸易”“公平贸易”。主张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认为全世界所有国家不应存在差别,主张零关税。其目的是在新的产业和贸易格局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这一背景下,就发生了规则之争。中国应对WTO改革基于五点,即履行承诺、遵守规则、维护多边、面向未来和支持改革。WTO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履行承诺最好的国家。现在破坏WTO规则的是美国,美国政府给其驻WTO大使的授意是,凡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就叫公平贸易,凡是不符合的就不叫公平贸易。规则之争,特别是贸易规则之争,未来可能会决定国际贸易格局,最近几年将是这场竞争最激烈的几年,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要弄清形势,做好研判。

(二)国际贸易随产业转移开始新一轮调整

当前,第五轮产业转移中,贸易流量、贸易方向、贸易结构、贸易区域分布正在发生调整。2018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减少了18.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北美和南美转移。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制造品,到满足人民生活美好需要的升级版消费品,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半成品或中间品,都会加大进口。预计5~10年,我国会成为最大的国际贸易逆差国。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体现在中间品贸易成为贸易品的主体。过去贸易是以最终品贸易为主,现在是以中间品为主,占到全球贸易的2/3。美国对我国的500亿美元出口商品制裁中,中间品和投资品占到73%。后面的2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制裁中,中间品和投资品占到78%。2017年,我国进口2600亿美元的芯片都属于中间品,其中从美国进口875亿美元。中间品进口比重这么高,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必将自食恶果。格林斯潘曾发出警告,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最终会转嫁到美国制造商和美国消费者身上。实际上,美国已经受到重创,其制造业零部件卖不出去,工厂开始向美国以外转移,同时出现大量裁员。

(三)国际贸易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变化就是下一代贸易的迅速成长。它是基于跨境电商的先发优势,形成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这样的主体,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贸易方式。中国在下一代贸易方式上走在世界前列,已有37个城市在进行跨境电商试点,已与美国等国拉开很大的差距。

陈文玲认为,美国和全世界打贸易战,依据的是“美国至上”且僵化落后的规则,不得人心。中国要面向未来,站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一边,在符合WTO精神的前提下,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一是要有定力,相信我们是代表时代潮流和方向的。这种定力来源于对贸易规律性的认识,中间品贸易比重如此大,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二是要耐得住,等待美国转向。三是要守住底线。要敢于创造适应未来发展的新理论、新规则和新框架,走在世界前列,诠释中国主张。

二 国际金融正处在大的历史转折期

陈文玲指出,当前国际金融正处在大的历史转折期,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美元信用遭到质疑。随着美国国家信用受到质疑,美元产生信用危机,进而开启美元走向衰落的历史周期。现在,美元在贸易结算货币中的比重已经从之前的80%降到39%。有接近20个国家开始去美元化进程,将动摇美国霸权地位。同时,美债遭到质疑。美国国债有20多万亿美元,现在31个美国债权国中已有21个国家开始去美债。因此,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去美元、去美债、去美国化,且货币多元化。未来将是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人民币将超过英镑、日元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一多元货币体系将会形成新的货币规则和货币秩序。

第二,美国金融政策更加不稳定。随着美元信用下降,美国金融政策越来越不稳定,且内斗厉害。美联储主张美元加息,遭到特朗普强烈反对。美联储加息2019年有可能从3次减到2次,美元在现有国际储备货币中占的比重太大,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对此,我们要坚持人民币国际化和增加人民币信用水平的举措不能变,在金融改革上必须走中国道路,不能跟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后面。

三 我国经济形势稳中有进、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徐洪才认为,2018年我国经济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物价与就业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有所改善,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有所提升。一是我国经济增长相对稳定。2018年实现经济增长6.6%,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对外贸易首次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都是标志性事件。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微观经济有坚实基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相对稳定,全年增长6.2%,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8%。二是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相对稳定,全年增长2.1%。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总体稳定。受国际油价调整影响,12月PPI同比增长0.9%,随着近期货币政策边际放松,PPI可望止跌企稳。三是就业保持稳定。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61万。四是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基本平衡,资本和金融账户、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人民币汇率均保持相对稳定。银行结售汇逆差逐渐收窄,总体平衡。五是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发展质量有所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去库存取得积极进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上升,超过61.3%。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最终消费拉动增长5.03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达到7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回升,由低谷的5.3%回到5.9%,投资结构在优化。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一线城市房价得到有效抑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保持相对稳定。

徐洪才指出,2018年我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首先,投资低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这表明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其次,居民消费拉动力有所放缓。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同比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加上投资增速较2017年的7.2%下降1.3个百分点,内需增长疲弱是较严重的问题。再次,外贸顺差逐年减少。近期外贸出现负增长,2018年我国出口增长9.9%,进口增长15.8%,顺差规模逐年回落,创下历史新低为3570亿美元。预期2019年可能回落到3000亿美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回落1.2个百分点。最后,金融体系结构性问题充分显现。过去两年“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把控不当,宏观流动性整体不足,广义货币(M2)增速在2018年12月只有8.1%,狭义货币(M1)增速只有1.5%,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流动性的合理需求。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四 展望2019年,我们要善于化危为机,继续推动经济稳中有进

徐洪才认为,2019年我国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复苏动力减弱。2019年,预计世界经济增长3.5%,低于2018年的3.7%;美国预计是2.5%,低于2018年的2.9%,欧盟、日本等经济增速均预计下降。同时,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博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一带一路”投资和贸易增长较快。东北亚经济合作总体回暖,特别是朝核危机有缓解趋势,中日、中韩合作也在加强。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仍危中有机。一是我国有中长期发展规划,能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国内需求相对稳定,市场空间巨大。我国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未来多层次、多样性消费需求空间很大。三是创新驱动效果显现,新动能增长势头良好。四是消费增长仍有潜力。重点是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多样性需求,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五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将逐步释放。2019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元年,将有很多重大举措,改革开放红利将逐步显现。

徐洪才指出,201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善于化危为机,继续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在减税降费和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以及扩大基建投资等方面。稳健的货币增长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适当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总量政策和结构性调节政策要相结合,改善传导机制。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和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降成本和补短板措施,补民生短板和基建短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市场体系效率,发挥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新技术和规模效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基础。“畅通”国民经济内部循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

展望未来,2019年我国经济将是“前差后好”,下半年趋于稳定。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6.3%,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缓中趋稳,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8.5%左右。进出口进一步放缓,顺差预计为3000亿美元。稳定经济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当务之急要将M2增速提升到与名义GDP增速大体一致,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源头上降低融资成本。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预计在2024年前后,我国人均收入将达到1.2万美元以上,超过世界银行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到203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王成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