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2章 开门红
发展工业的税收究竟可以有多少,穿越过来的徐云,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养活大明这些人是绰绰有余。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六,白雪皑皑,京城永定门外的官道上,朱由检一身便装给徐云送行。
“这一次你离开京城,我实在是舍不得,可是,为了大明的大业,只好让你奔波一番,有什么问题你可自己决断。”
“圣旨我准备好了,让曹化淳跟你一起去,所有的事务由你做主,我还给你尚方宝剑,你可以先斩后奏?”
朱由检也算是下了决心。
“皇上,尚方宝剑就不要了,这个东西太贵重了?”
“徐云,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杀伐决断有些仁慈,大明的官员是什么德行,我是最清楚不过的?”
“那好,皇上,我就不客气了?”
“还有,阎应元现在是锦衣卫的百户,我特意安排的,让他带领100锦衣卫保护你,这一路上你也要小心?”
“那高起潜,还有那1000兵马呐?”
“这个你不用担心,他们明日出发,比你们晚一天的路程?”
朱由检为什么这样安排,徐云当然清楚,也算是一种应急吧!
“皇上,你放心吧!我会办好藩王的事情,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拿出钱粮来,河南的事完了之后,我就去凤阳?”
“对了,徐云,凤阳的县令也按照你的意思,把宋应星从福建调过去了,等你到的时候,估计他也应该到了?”
“那我就走了,皇上,你也要保重,等到年底的时候,我会回京城的?”
徐云并不是一个人走的,邢沅、董小宛也跟随他离开京城。
邢沅、董小宛两个人是坐马车,徐云、阎应元、曹化淳和100锦衣卫则是骑马,去年歼灭了建奴,卢象升缴获了许多战马。
骑马的速度当然快,一日百里是轻轻松松的。
就这样,徐云他们赶到彰德府的时候,也已经是正月十六了。
彰德府第一任赵王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燧,这一支传到第八任赵王后,由于其薨逝后发生了一次大改动。
第八任赵王无子,且自己也无兄弟,其父亲的兄弟也无子。
这样一来,最终由其族祖父朱常㳛嗣位,朱常㳛是崇祯五年进封赵王的,当时他已经58岁了。
徐云这些人进入彰德府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因此,他决定第二天上午去赵王府见朱常㳛。
早在徐云被封为大明侯当日,这件事已经通过邸报传遍了大明各地,其中,就包括所有的藩王。
朱常㳛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与徐云这个大明侯有什么交结。
“王爷,大明侯和宫里的曹公公来啦?”
第二天上午,正在王府里闲聊的朱常㳛,突然听到管家这样报告。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爷,大明侯和宫里的曹公公,现在在王府门口?”
“他们有什么事吗?”
“不知道,说是想见一见王爷?”
“快请!快请!”
徐云、曹化淳跟随管家进了王府,阎应元带着十几个锦衣卫在大门口等着。
之所以没有让阎应元他们进来,是徐云吩咐的,怕引起什么误会。
“徐云拜见王爷!”
“不敢当,不敢当,大明侯远道而来,有什么事吗?”
朱常㳛心里忐忑不安,自从大明开过以来,还没有侯爵无缘无故的到王府里来,这是朝廷的规定,以防他们私下里来往。
“王爷,我是路过彰德府的,故而到王府里拜见王爷,另外,还有一件事受皇上所托,想找王爷借点儿东西?”
徐云没有客气,他不知道这些大明的藩王,一个个究竟是什么脾气。
“皇上所托?”
朱常㳛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事情不妙。
“是啊!就是皇上所托,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些年,大明到处在佣兵,所以,粮食、银子如流水一样花费。”
“朝廷每年都有税收,用来开支不是问题吧?”
朱常㳛明白是什么事了,他有意打太极。
“朝廷每年确实是都有税收,不过,这些年你也应该听说了,天灾一直不断,各地的税收也不尽人意。”
“可开销确实一再增加,这一年年的下来,都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了。”
“那就该想办法筹集粮食、银子啊?”
“王爷说得对,皇上也是这样想的,可看看大明的有钱人,数过来数过去也就是各位王爷富裕了?”
“哦,我知道了,皇上是不是想让我们这些藩王,出一些粮食、银子?”
“王爷,不是出是借,是皇上以朝廷的名义,向你们各位王爷借一些粮食、银子?”
“那大概需要多少?”
“粮食每家十万石,银子每家20万两?”
“这么多?大明侯,不是我小气,我虽然是贵为王爷,可府里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啊?”
“王爷,这些东西对普通的人家,确实是一大笔财富,我觉得对于一个传承近10代的藩王来说,应该不是什么事?”
徐云的话开始硬了起来。
“王爷,这件事不仅仅是你们一家,接下来,河南的其他藩王,我们也都要去拜访?”
“那你们不如先去其他藩王那里看看再说?”
朱常㳛想等一等,看看其他人的情况。
“呵呵,王爷,据我所知,你之所以能够继承赵王的爵位,那是皇上给你的恩赐,再说了,你是不是太祖、太宗的子孙?”
“大明侯,我想明白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粮食、银子我一分不少会准备好,你们看什么时候来拉走?”
朱常㳛北徐云的这句话惊到了,确实是这个样子,没有朱由检的同意,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吃到这个大馅饼。
“王爷果然是个爽快人,那我们就什么也不说了,明天高起潜带领兵马,回来找你说具体的事项,我们就告辞了?”
徐云、曹化淳离开了赵王府。
“侯爷,这也太顺利了吧?”
曹化淳觉得不对劲儿。
“曹公公,你尽管放心吧!无论如何他是一个大明的藩王,说出的话不会不认账的?”
“侯爷,要是其他的藩王也是这样好说话,这趟差事我就省心了?”
“曹公公,你可千万不要这样想,赵王与其他的藩王不一样,他属于捡漏,因此,才没有说什么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