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评论》三十周年纪念特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89年第3期(总第11期)

追寻闪烁着本质的瞬间

——卢卡契“深度模式”文艺观在一个方面的展开 /张鹂(3)

日本《文学界》评出1988年畅销书 /佛林(8)

两种不同的战略方向

——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一个原则分歧 /范大灿(9)

废墟的寓言

——瓦尔特·本亚明的美学思想 /杨小滨(15、64)

马尔库塞的“艺术革命”论 /陈学明(25)

无限追求中的东方文学(三人谈) /高慧勤 李琛 倪培耕(32)

生的变奏曲

——从《千鹤》到《睡美人》 /叶渭渠(42)

普列姆昌德创作的二重组合 /黄超美(48)

《吉檀迦利》:对自由和美的信仰与追求 /叶舒宪(54)

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国际研讨会 /阚晨(59)

《瞎猫头鹰》:图像的人生哲理 /元文琪(60)

《一千零一夜》中的印度母题和结构 /郅溥浩(65)

《钟形坛》文体分析

——口语和诗歌特征 /李战子(71)

日本百届芥川文学奖 /佛林(75)

戴维·洛奇为什么不仿效现代派? /慈继伟(76)

神秘的萨拉:评福尔斯的女权主义思想 /刘若端(80)

联邦德国新设柏林德语文学奖 /易文(79)

《癌病房》:特定时代的反思录 /陈建华(83)

苏联文学中的农业集体化题材的嬗化 /冀元璋(88)

一种特殊的心态构成

——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叙体小说 /易晓明(94)

《曼弗雷德》与“世界悲哀” /王化学(101)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中国的社会学批评及其突破 /王圣思(107)

批评的理论意识之觉醒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走向 /王宁(113)

荒漠中的摸索 /冯亦代(121)

生命的另一扇窗子

——闲谈我与外国文学 /叶延滨(126、137)

开阔视野不断探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读后感 /涂途(128)

高尔基及其著作述评的全景式组合

——评王远泽的《高尔基研究》 /熊文芳(132)

第六届明斯特诗会 /鸿君(134)

从新的审美视角观照契诃夫

——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李辰民(135)

民主德国评论家谈克丽斯塔·沃尔夫创作的艺术特色 /文生(138)

俄侨作家谈当代文学 /乔雨(139)

美国当代诗歌对传统形式技巧的回归 /放眼(140)

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菲利浦·苏波进入“经典作家”行列 /游云(140)

法国1988年20本最佳图书 /游云(141)

但丁一首佚诗被发现 /奇青(141)

日本出版《野间宏作品集》 /赖育芳(141)

日本作家石川淳谢世 /赖育芳(142)

努埃曼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涛(142)

“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研讨会在渝召开 /殷国(142)

《苏联文学史》在辽宁出版 /山介(143)

中国北欧文学学会成立 /斯文(143)

纪念巴尔扎克诞辰一百九十周年讨论会在京召开 /虎(143)

编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