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通过体制机制保障和精准识别,完成了6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任务,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了坚实的一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让国家各项扶贫资金、政策准确落实到需要帮助的贫困户。针对性地对城乡收入差异、就业、医疗、居住、养老等关键民生问题进行帮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人民群众切实获得了帮助,激发了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在扶贫工作中以“大扶贫”格局思想全面开展扶贫工作,从贫困地区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小额贷款、医疗救助等方面综合开展,重视社会正能量弘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教育事业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的适龄儿童教育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扶贫思想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理念,心系民生,心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
“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特色,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为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习近平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3]另外,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可见,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其蕴含的丰富内涵,是对170年前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和反贫困理论、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