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蒋瓛(求追读)
“此事莫要再提了,北镇抚司需要蒋千户你这样的人才。”
朱允炆柔声道,
“还有别的事吗?”
蒋瓛再拜,一个头磕在了地上:“臣请求调离!”
朱允炆恼了:“不准!”
有本事你去朱元璋去提啊,
跟我说这个做什么,欺负我刚上任是吧?
我要是敢把你调离了,让谁去干你的活儿?
“大胆!”
作为见着朱允炆为数不多露出恼怒表情的锦衣卫之一,
知道蒋瓛若是真的惹恼了朱允炆,恐怕也会被贬官,
许三呵斥道,
“千户大人,这里是北镇抚司衙门!”
蒋瓛知晓这里的份量,不再喊叫,只是跪在地上没起来。
“来复放出之后,在大天理寺,与你见面了吧?”朱允炆说道,“你同他说了什么?”
蒋瓛面露愕然之色,抬头扫了朱允炆一眼,惊恐畏缩之意溢于言表:“大人,您......是那位叫林大的校尉吧。”
“你记忆不错。”
朱允炆舒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低声道,
“你准备拿着《进化论》去做什么?你可知那是我的【格物致知】著作。”
《进化论》已被朱元璋口头禁了,没有传出,
只有廖廖几人知晓其中内容,
一旦传出惹了祸端,就是给东宫惹火烧身,
朱允炆不可能干那种蠢事,
因此强调过让博洽只能教授《数算》,叫他跟来复讲课,
可从未叫他广泛传播《进化论》。
“回指挥使大人,我并不知晓《进化论》为何物。我只是知晓来复撰写想借您的进化论,论证一个问题:佛并不存在。由是天下事因果并无循环,更无报应。”蒋瓛说道,“经由来复【篡改】之后,可以说此言绝对与您无关。”
朱允炆难掩脸上的疑惑:“论证这个做什么?闲的没事干?你不是和博洽讲经,礼佛吗?”
“非也,博洽志在官场,他同我相交,与翰林清流拜师六部衙门并无区别,但他眼高手低,连我都看不上,向往王室,最次也要做个幕僚。然而他空谈有之,务实不能,所以无人看重他。”
“那倒是。”
蒋瓛对博洽的评价很中肯,
这个和尚的理解,思辨和讲经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但落到实处往往较劲,死脑筋,
被冤枉了就要寻死觅活的,整个金陵城也就这么一位。
“大人,来复认为天下没有佛,所谓佛,不过是虚幻泡影。”
“他素有善名。”
“招摇撞骗,与江湖游医并无区别,若是医好了,那是碰着,若是医不好......就跑了。”
“他现在还是和尚,难道不需要做功课?”
蒋瓛说道,“他无法证明佛乃是虚幻泡影,因此暂时皈依,三年前在僧录司中口出狂言,被善世除名,助我办了一桩大案。由此我与他结识至今。”
“然后来复就到处骗钱,给和尚抹黑?”
蒋瓛犹豫了一下说道:“并非如此,他既非事功,亦非为名,一切所做不过是为了他自己。若是白莲邪教案件未终结,则臣不敢说这种话。
他以自心关自身,因此才在大天理寺中说,三两人就足够。”
?
心中有佛,身外无佛?
所做一切为了自己,所以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不占因果,没有机心,
这踏马不“佛教”什么是“佛教”?
真有这般“赤子之心”,“立地成佛”好了。
朱允炆乐了,
这帮人的思维思路简直一个比一个变态,差点把他带坑里去了,
“好一个为他自己,便是为我做事也不行?”
“当然是可以的。”
“那便够了。”
来复骗了很多钱,
那么多人被他骗得团团转,也是一种本事,
“来复想做什么我不管,但不能做什么,我要管,接下来他不可再行招摇撞骗之事,更不可借我的《进化论》行招摇撞骗之事!”
“是。”蒋瓛叹了口气,“恕臣下直言,金陵城中富庶商贾甚多,各京官公爵家中亦是钱粮积存,放在那里也是空耗,若是能有用处,确实是好事。”
还在开脱......
“你她娘的和个和尚骗人还骗出侠义出来了是吧?!即便你们骗钱是为了赈济灾民!”朱允炆彻底绷不住了,“滚滚滚,调离之事我不同意,今日不同意,明日不同意,后日也不同意。”
“是。”蒋瓛耷拉着脸,“指挥使大人可还有吩咐?”
“盯好蓝玉。”
“是。”
蒋瓛行礼离开,壮硕的身影融入夜色之中不见。
朱允炆收回视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抬手一招:“许三.....算了,这个人你别再跟了,惯会表演,必有其他目的,他能坐上千户的位置,不是吃干饭的,你们跟着也跟不出个结果。”
蒋瓛若是像薛定善一样谄媚甚至“心机外露”,并不可怕,
偏偏他不卑不亢,每一句话都有回应,而且礼节绝无差错。
虽然朱允炆是在提问,蒋瓛回答,
但他每一句话其实都在罗列或者说引导某一个事实,
这些细微的事实叠加起来,便是他想要自己看到的“部分真相”。
若不是朱允炆视角超前,识别不出这种“话术的引导,很容易陷入这种构建起来的印象里,
来复绝对没那么简单,
一个要证明“佛”不存在的礼佛之人,何其大胆?
他们两人间的事情就算不涉及到“蓝玉”,也一定涉及到其他人,
可他不会说,自己也不好问。
“能混到锦衣卫高层的个个都不简单呐。”
相比于后世只会照本宣科的废物,这帮人能算做精兵强将,
即便在后朝被迫做了背锅侠,也是精强的背锅侠,
朱允炆摇摇头,把杂念甩了甩,“今日无事了,回宫吧。”
“是。”
朱允炆打道回府,方孝孺还在大本堂里待着,
其实即便平日里皇孙没有要求,他也会待在这里面看书,
整个大明,没有人敢说自己家的藏书比大本堂还多的,
对于方孝孺这样的儒士来说,这里面简直就是“天堂”。
“抄完了?”
“抄完了。”方孝孺捕捉到朱允炆嘴角的微笑,连忙正襟危坐,“圣孙,您难道又有问题要问?”
朱允炆没有问问题的打算:“当我的老师,却只能在这里抄书,屈才了。”
没有感受到任何阴阳怪气的成分,方孝孺笑着回道:“圣孙谬赞,能为圣孙抄书乃是我的福气。”
“福个毛。”朱允炆压低了声音,“我准备把你塞进国子监。”
“圣孙,我已是翰林编修,听过国子监优秀学生入翰林的,哪有......翰林编修反而去国子监做监生的?”
“呵呵,你同我日日对问,国子监的老师还敢教你?是让你去做助教,但你记住,千万不可学我口出【狂言】,不然有杀身之祸。”
方孝孺还是没理解,但片刻之后却反应过来:“是太子的意思?还是,圣孙您,您嫌弃我了?”
“是我的意思,但圣皇已经同意了,不日就会有诏令。”朱允炆笑意盈盈,却令方孝孺头顶开始冒汗,“明年春闱,有你的用处。”
把他安排到国子监去结合科举,用意为何自不用说,
方孝孺感觉有些不妥,至少不合规矩:
“太子考察举人德行......圣孙,您。”
朱允炆叹了口气:“我要招揽门生。”
“哦。”方孝孺这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片刻之后又觉得更离谱了,“圣孙您,您认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