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梦回启航楼
九月,北回归线上。阳光正好,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
船身在轻轻地晃动。乘客们陆续上船,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这个暑假真长啊。”小D不由地想着,迎着微微的海风,望向远处的大桥与海天一色。
掐指一算,挥别高考,已经两年了。犹记得放榜时,小D大哭了一场。学校与专业,总得做出选择吧?可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哪怕选定学校后,分院帽的决定,也带有几分运气。更何况,那一系列熟悉而又陌生的专业名称背后,分别意味着怎样的大学生涯或职业道路?未来的模样,如此朦胧。
几经咨询,小D最终将经世致用的法学列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所幸,命运关照,录取的学校虽然不在全国最繁华的京沪,好歹是知名学府,坐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海滨城市。而且,法学院所在的校区,是一个需要搭轮渡过海、上山才能到的,手可摘星辰的风景胜地。
这段星辰大海的征途起点,是两年的自由博雅探索与充实专业学习。如今,第三年蓄势待发,毕业不再遥不可及。又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下一步何去何从?
“呜——”轮渡缓缓地驶离了码头,画面在后退,小D的思绪也被带到了一年前的山顶之上。
这是一座用花岗岩打造的冬暖夏凉的石屋,也是法学院引以为傲的院楼。院楼的正前方,有一座由毕业校友们捐赠的扬帆雕塑,名曰“启航”。虽然有院楼,法学院学生日常上课的地点却与其他学院的学生一样,在平凡无奇的公共教学楼。只有特别的法学院大课或需要用到活动教室时,才会动用院楼。
小D最喜欢的一门课,就是在启航楼上的。那是法学院的王牌课程,面向法学院在读的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但是竞争非常激烈。倒不是因为课程考核严格,而是因为教室容量实在有限,需要照顾学生们的体验。除大一学生必须以绩点结课外,大二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以绩点结课或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结课。由于后者不计入排名,而且课程本身轻松、有趣又实用,自然在学生选课时受到追捧。
那门课的名字叫“法科生的明天”。主讲老师喜欢自称为“魔法师”,虽然年纪看起来也就三十岁左右,却能看得出来是个有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魔法师很乐意分享自己对法律职业的观察,还能够邀请到在各个法律职业领域深耕多年的过来人现身说法,为大家的职业规划指点迷津。
学校每学期总共20周,前19周上课,这门课每周两节课。除去开学第一课,前8节课为魔法师亲自授课,为同学们宏观讲解法律职业;中间24节课为实务交流课,分别由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作为特邀嘉宾,针对各个法律职业展开30分钟的深入介绍,并与同学们进行10分钟的问答互动;最后5节课又回归魔法师主导的课堂,带来职业规划的不同视角。
学期的最后一周为考试周,但这门王牌课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考试。同学们只需要每节课都出勤,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结合个人情况和职业规划分别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5次实务交流课各撰写1000字的课后研讨心得,便可以顺利过关。表现优秀者还有机会获得魔法师或特邀嘉宾引荐的实习机会。
不过,“魔法师”这个名头自有其道理。小D暗暗想着,嘴角扬起一丝神秘的笑。
思绪闪回至启航楼的大二开学第一课。小D坐在石屋二楼的扇形阶梯教室前排,身旁和身后的座位早已被抢占一空,目光所及约200名学生。魔法师便站在讲台正中央,饶有兴趣地等待台下同学们的回答。
“最后30秒,”魔法师说,“如果有同学正确猜中法科生的职业有多少种,便可获得一件神秘礼物。”
“8种!”“16种!”“24种!”台下的抢答声此起彼伏。
魔法师轻轻地摇摇头,微笑着。
“N种。”
话音刚落,魔法师眼前一亮,顺着声音望向小D。
“回答正确!”小D心中一喜,原本只是抖个机灵,没想到歪打正着。
“至于为什么,等课程结束你们就知道了。不过,这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我的答案。”魔法师说,“好了,下课!最后回答的这位同学,你过来一下吧。”
小D兴奋地凑到讲台前,只见魔法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精巧的沙漏。
“每学期只有一位幸运儿,可以从这门课进一步获得体验式学习。这学期,你就是这个沙漏的主人。记住,最多使用24次,只在见到特邀嘉宾后才使用,最好先听完嘉宾分享,在最后的10分钟互动环节使用。沙漏每翻转一次计时10分钟,可以把你带到暑期的平行时空,在特邀嘉宾的工作单位实习一个月。也就是说,你有最多24个月的实习体验时间。注意沙漏的开关按钮。这是咱俩之间的秘密,其他人不会注意到异常。”魔法师眨了眨眼睛。
“呜——”轮渡的汽笛声突然响起,惊起了一群扑扇着翅膀的水鸟,低低地从小D的眼前飞过。小D盯着被徐徐拍打的蓝色海水,心想,或许应该在选择方向之前,复盘启航楼的这段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