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部分
第二章 呼吸科
第一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60岁。以“咳嗽、咳痰伴发热6天”入院。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伴发热,体温最高38.8℃,自行口服“复方氨酚烷胺片、止咳药”症状不缓解。于门诊就诊,给予口服“莫西沙星、镇咳合剂”2天,热退,但咳嗽较剧烈,咳黄色黏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胸闷、气促,无咯血、胸痛,无乏力及盗汗。精神差,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病史采集要点
●常见症状:
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咳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伴有痰中带血;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气促。
●诱因:
受凉、感冒。
●诊治经过:
抗感染、止咳、对症治疗。
●与之鉴别的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促。
本例患者:既往体健,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
体格检查
体温37.0℃,心率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75mmHg。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体格检查要点
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在双肺闻及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本例患者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2.9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0.24%,Hb 130g/L,PLT 150×109/L。
炎性指标:CRP 43.3mg/L,ESR 35mm/h,PCT 0.2μg/L。
尿常规正常。
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胸部X线:两肺纹理增强、紊乱。
血气分析:pH 7.44,PaCO2 40mmHg,PaO2 72mmHg, 22.4mmol/L。
肺功能:肺通气功能正常,肺弥散功能正常,肺总量、残气量、残总气量百分比均正常。
辅助检查要点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也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CRP增高,ESR加快。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胸部X线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少数无异常发现。
本例关键线索: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CRP增高,ESR增快,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强。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和/或两肺散在干、湿啰音等体征,结合血常规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本例患者: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CRP增高,ESR增快,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强,临床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
急性起病,体温较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流行病学史、分泌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多种疾病可表现为类似的咳嗽、咳痰症状。但上述疾病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有异常表现。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咳嗽少痰,可用右美沙芬镇咳;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可用化痰药;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阻滞剂等;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
●抗菌药物治疗:
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可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也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一般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本例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氨溴索粉针静脉滴注,口服止咳药治疗。
(刘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