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卫生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健康老龄化策略介绍

一、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公共卫生体系

促进健康老龄化不仅要求专门针对某种疾患开展相应医疗卫生服务,还要求能够提供可整合、可负担的公共卫生体系服务。首先,促进健康老龄化需要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基本的老年人群医疗卫生需求。在基础体系成熟的同时,构建多层次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既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又要确保公共卫生的可及性和全面性。其次,促进健康老龄化需要整合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即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构建改善其能力的全方面保障体系;强化老年人群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提高老年人群潜在的健康生命质量;保障全周期照护的系统发展,确保已患病人群的可持续性护理。

老年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预防,公共卫生的三级预防策略贯穿全生命周期,发挥其相应作用(图1-3-1)。目前,我国老年健康主要集中于二三级预防。在二级预防中,老年健康的目标是确保老年人及时做好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在三级预防中,老年健康的目标是促进已患病的老年人尽快康复,防致残、防恶化。作为我国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结合当地需求,整合区域内公共卫生资源,将全生命周期的照护融入老年卫生保健中,以促进老年健康。通过改善个体的功能状况,确保老年个体健康促进的可行性;通过建立相应的公共卫生系统,确保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可及性。

图1-3-1 公共卫生在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二、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伴随着老龄化逐步加深,各国老年人群都面临患病、失能的可能。在这过程中,老年健康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挥着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作用。该体系涉及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照料等多项内容。

一方面,面对可能的晚年健康问题,满足整体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需要,如完善护理人员、护理设施等相应体系内容的基础服务。美、日等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我国也在探索和规划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形成政府、市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服务体系,促进老年人群健康维护。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基数增加,老年人群各类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因此需要丰富多行业、多内容的养老服务产业。目前,养老服务体系涉及的产业较为广泛,特别是以养老保障、老年旅游和老年相关生活用品为主的第三产业养老服务,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了重要机会。这些养老服务产业,从社会层面加大了养老服务的产业体系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侧面支持健康老龄化发展。从个体层面来看,养老服务产业直接惠及老年个体,满足个体需要,提高了老年人群生活质量。

三、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促进健康老龄化进展,然而由于各国保障人群较多、资金需求较大,在促进健康老龄化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目前,各国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较为不同,但基本采用“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为政府负担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为用人机构负担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负担的商业保险。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主要采用了第三支柱,即商业保险制度,以便解决老年人群的养老资金问题。该措施在促进本国健康老龄化过程中,可满足老年人群照护需求,也可解决老年人群保障问题。

我国养老保障面较广,仍处于保障体系改革过程。现有养老保障在促进健康老龄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下:第一支柱为主要基础,第二支柱作为补充,第三支柱尚处发展过程。但是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对健康老龄化过程中的费用预算、体系建设要求更高。因此,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也在向多支柱养老保障发展,以促进老年人群健康老龄化。

四、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健康支撑体系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对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做出了明确部署。

1.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

在城乡社区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可按规定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按成本收取上门服务费。积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作用。加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布局若干区域老年医疗中心。建立医疗、康复、护理双向转诊机制。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2.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

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指导地方重点围绕进一步明确参保和保障范围、持续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五、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公共卫生策略

高龄化、失能化老年群体的日益增多,对老年基本公共卫生的要求也愈加突出。这些要求关系到全体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老年生活环境中出行交通的便捷性、服务设施的完整性等都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宜居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在体制机制保障方面,应不断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老少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得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加强面向老年人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包括住房适老化改造、环境卫生维持、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无障碍环境等方面。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需要推动老年人功能维持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如视力不良、听力损伤、咀嚼能力下降、活动不便等方面。在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产品的适老性,符合老年人群的现实需求和生活习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与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养老设施和服务还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养老卫生服务主要依靠三大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而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增多、服务需求差异较大,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难以实现同需求之间的匹配(图1-3-2)。因此,在政府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基础上,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在完善政府养老服务供给的同时,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养老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例如,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可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上门开展医疗、照料等养老服务。同时,社区创办日间服务中心,可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卫生服务。而社区养老则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市场经济服务,如老年人食堂、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等。而机构养老则提供全周期、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图1-3-2 公共卫生在健康老龄化中的作用